央廣網北京8月7日消息(記者賈立梁)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天津靜海區昨天(6日)凌晨組織開展打擊傳銷“凌晨行動”,當天發現傳銷窩點301處,清理傳銷人員63名。接下來,天津將開展為期20天的打擊取締非法傳銷專項行動,重點打擊非法傳銷團伙策劃者、組織者、頭目人物。
6日凌晨,天津市靜海區組織開展打擊傳銷“凌晨行動”,當天共出動執法人員2000余人,在全區范圍內開展地毯式、拉網式排查。從凌晨到昨天上午11點,執法人員在排查的418個村街社區,發現了傳銷窩點301處,清理傳銷人員63名。天津公安靜海分局指揮室副主任桑瑞介紹,以鄉鎮為單位,集中所在地派出所和相關力量,村不落戶、戶不落人,發動群眾摸排反饋,公安機關現在還在排查。
同時,靜海區昨天發布了《靜海區舉報非法傳銷的獎勵辦法》,對舉報非法傳銷組織的個人實行獎勵。該舉報獎勵辦法明確,凡舉報非法傳銷組織及其藏匿的傳銷窩點,經查實摧毀的,一次性獎勵舉報人2萬元人民幣;對舉報重大傳銷案件或傳銷組織重要骨干成員的舉報人視情況增加獎勵金額。天津公安靜海分局指揮室副主任桑瑞表示,公安機關正對傳銷人員進行甄別、核查、登記,對涉嫌違法的依法采取相關措施,對誤入傳銷組織的進行教育勸解,相關工作正在深入開展當中。
天津即日起將開展為期20天的打擊取締非法傳銷專項行動,公安部門將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從源頭發現管控打擊非法傳銷活動。非法傳銷團伙策劃者、組織者、頭目人物將是這次打擊的重點。通過此次專項行動,徹底摧毀非法傳銷組織體系,讓非法傳銷組織在靜海徹底“干凈”,在天津形成遠離傳銷,打擊傳銷的濃厚氛圍。這里我們也特別提醒,凡是您了解到有非法傳銷組織及其藏匿的傳銷窩點,或是聽說有重大傳銷案件以及傳銷組織重要骨干成員線索的,請立即向天津市靜海區打擊非法傳銷工作辦公室舉報,舉報電話是:022-68123702。
近年來,在重拳打擊傳銷活動的背后值得反思,那些明眼人看上去就是騙人的活動,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深陷其中?是什么讓傳銷活動變成了“打不死的小強”?在打擊傳銷的過程當中,哪些難點成為了掃清余毒的掣肘?普通人又該如何從真假莫辨的新式傳銷中做到百毒不侵?
據《新聞縱橫》值班編輯王澤華介紹,時間推到天津靜海打擊傳銷“凌晨行動”之前一個月善心匯再次進入我們的視線:多年來,其頭目張天明把自己包裝成“大慈善家”、“經濟學者”。而事實上,他初中肄業,并未研究過經濟學。反傳銷志愿者李旭表示,和以前口耳相傳的傳銷模式相比,當前的傳銷形態更加多樣、受害群體也在發生變化。傳銷特征:一,異地傳銷;二,受害者群體變化;三,理論升級。
華麗包裝之下,高智商、高學歷似乎也不能幸免。近日有媒體報道,身為某名校研究生、曾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的賀某,兩年前加入了一個名為“1040陽光工程”的傳銷組織,迅速躋身傳銷組織老總的位置,他發展的下線中有博士在讀生。李旭表示,面對目前愈發多樣的傳銷手段,管控上還需多措并舉:風險投資欲望;出租屋的管理;受害者、施害者角色變化,加強管控手段。
2005年,國務院第444號令《禁止傳銷條例》將傳銷活動進行了明確定位,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中新增加了一項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通過法律全面禁止了傳銷這種銷售模式,達到一定的法定金額和情節,就要追究其刑事責任;2013年《關于辦理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并實施故意傷害、非法拘禁、敲詐勒索、妨害公務、聚眾擾亂社會秩序、聚眾沖擊國家機關、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等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數罪并罰的規定處罰”,更加提升了法律層面的處罰力度。但李旭表示,在實際操作層面,還是遇到了諸多現實困境。法律、執行層面;工商局、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多罪并罰。
歷經十余年發展的傳銷組織“蝶貝蕾”,分支流竄各省,其模式不斷更新。在最近媒體曝光的案例中,幕后操作者甚至假扮成上市公司招聘人員,吸引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應聘。對于種種移花接木、借殼發展的新騙術,普通人該如何防范呢?李旭表示,第一,防范意識加強;第二,要有常識,不盲從;第三,根據《禁止傳銷條例》,凡是入門費、拉人頭、團隊計酬三合一的,一律是傳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