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7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我國外貿去年全年成績單日前正式出爐。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我國進出口呈現出前低后高、逐季回穩向好態勢,全年進出口同比下降0.9%,降幅較2015年明顯收窄。
與此同時,結構性亮點和新動能也在顯現。如何看待0.9%的降幅?外貿新增長點在哪里?我國目前外貿形勢總體情況如何?困難又在哪?
1月中旬,全年宏觀經濟數據陸續發布。在海關總署發布外貿數據的發布會前,文字材料一經發下,中外記者便紛紛抄起電話,第一時間向外傳遞剛剛出爐的2016年外貿漲跌。根據海關統計,去年我國進出口總值為24.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0.9%。其中,出口下降2%,進口增長0.6%。盡管2016年外貿增速依然下降,但降幅比前一年收窄6.1個百分點。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用“實屬不易”形容這個結果,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值明顯下降,二季度出現企穩,三四季度持續實現正增長,全年呈現前低后高、穩中向好的走勢。
從季度看,去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三項指標均為下降,分別是下降8.2%、7.9%和8.6%;二季度,三項數據降幅收窄至下降1.1%、0.8%和1.5%;進入下半年,外貿出現新變化。三季度,進出口和進口實現由負轉正,分別為增長0.8%和2.3%,出口仍下降0.3%;四季度的數據著實令人欣喜,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值分別同比增長3.8%、0.3%和8.7%,全部實現正增長。11月、12月進出口連續兩個月實現“雙升”。黃頌平分析了四季度外貿向好的原因,其中第四季度我國外貿小幅增長,首先還是得益于一系列促進外貿回穩向好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其次,外部環境有改善的跡象,出口企業新增訂單指數回升明顯。第三,國內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帶動大宗商品進口量持續增加。
去年我國對歐盟出口增長1.2%,對美出口微增0.1%,對東盟出口下降2%,三者合計占我國出口總值的接近一半。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朱詠透露,我國外貿新的增長點較多、優勢正在集聚,跨境電商、市場采購、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都實現了較快的增長,成為外貿新的增長點。例如,13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016年出口增長了一倍以上,其中B2B能夠占到66%。從企業創新發展來看,“三自”: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渠道的一批企業,增長在持續加大力度,外貿競爭的新的優勢正在集聚。
然而,根據《對外貿易發展“十三五”規劃》,我國制造業成本與部分發展中國家、甚至與發達國家部分地區相比幾乎沒有明顯優勢,傳統比較優勢明顯弱化,但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完全形成。全年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4.9%。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指出,我國目前是世界上唯一出口超過2萬億美元的國家,單月出口額約是十幾年前一年的出口,或一些發展中國家目前一年的出口。隨著我國勞動力、土地、資源等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環境資源的承載壓力已經達到上限或接近上限,低成本制造的傳統優勢明顯弱化。
除了制造業優勢減弱,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凸顯了我國外貿的嚴峻形勢。商務部統計,2016年我國共遭遇來自27個國家(地區)發起的119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相當于平均每三天一起。有近半數的貿易救濟案件針對中國鋼鐵產品,其它貿易摩擦較多的產品集中在化工和輕工領域,光伏等重點產業、瓷磚、輪胎產品遭到多國設限,措施極端化傾向明顯,終裁稅率普遍提高。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曾向記者透露,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規則環境正在惡化,2017年形勢可能會更加嚴峻。“各國政策傾向貿易保護主義,各國經濟新動力還未形成。多摩擦是我國貿易大而不強的態勢決定的,我們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貿易限制措施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我們會通過一切手段維護中國合法權益。”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朱詠說,面對新形勢,2017年外貿發展要擺脫“速度情結”、調結構、下一步要更加注重外貿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把工作的著力點更多地放在結構的調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