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8日消息(記者王逸群)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特別愛洗手、出門前反復確認是否上鎖……這些習慣你有嗎?
  最近,首都醫科大學研究團隊找到了一條與強迫癥“認知靈活性減退”相關的神經環路,在強迫癥小鼠中明確了與“不知變通”有關的神經元,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刊物上。
  我們大腦里的神經元浩如煙海,研究團隊通過做實驗的方式,找到了和強迫癥密切關系的那一個神經元。記者采訪到了團隊成員、論文作者,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系副教授雷慧萌。雷慧萌說:“我們找到了一種引起強迫癥認知靈活性障礙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神經元,我們認為是這種神經元的功能異常,導致了強迫癥的‘認知靈活性減退’。這個神經元就是眶額皮層的抑制性中間神經元。”
  醫學領域臨床意義上的強迫癥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對于強迫癥患者,反復洗手、反復鎖門等這些行為可能嚴重到無法控制,患者可能陷入焦慮,生活質量無法保證。
  雷慧萌介紹,作為全球第四大神經精神障礙,人們對強迫癥的發病機制知之甚少,也沒有專門針對強迫癥的藥物,現在唯一治療強迫癥的藥,還是治療抑郁癥的藥,只不過碰巧發現這種藥有一定效果而已。
  雷慧萌說:“臨床意義上的強迫癥患者,表現非常嚴重,每天的時間都用在強迫性的思維和反復刻板行為,沒有辦法自拔,沒有辦法工作。但是人為什么會得強迫癥,人們知道的非常少,何談去治療。現在我們只知道一種治療強迫癥的藥,有一半不到的強迫癥患者對這種藥有反應,但是有反應不代表能治好,只是能緩解。”
  這個神經元的學名略顯復雜,我們先稱它為“強迫癥神經元”,雷慧萌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詞,叫做“認知靈活性減退”,通俗來說就是患者固執且不知變通,對于環境認知的靈活性減退了,這是強迫癥的核心癥狀。先前大量研究表明,強迫癥患者存在反轉學習障礙。所以探究團隊就通過給小鼠做“反轉學習測試”的方式,找到最固執、最不知變通的小鼠,從而定位到強迫癥神經元的。
  “反轉學習測試”是什么呢?雷慧萌解釋,這個測試是首先給小鼠聞兩種氣味,聞到檸檬味的時候,舔到出水口就有糖水喝;而聞到丁香味的時候,舔到出水口沒有糖水喝。經過一段時間,小鼠就學會了“檸檬味有糖水,丁香味沒有糖水”。但是規則反轉之后,普通小鼠和強迫癥小鼠的表現就不一樣了。
  雷慧萌介紹:“我們變成了丁香味有獎賞,檸檬味沒有,但是小鼠并不知道這個規則改了。小鼠就慢慢去學,學會規則的變化,去適應新規則,到最后就會變成了,檸檬味給它聞的時候就不舔了,丁香味一來就趕快去舔,這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行為方式,叫做‘反轉學習測試’。正常的小鼠當把味道氣味和獎賞的關系改變之后,會有一段時間的學習,最終它會學會。但是實驗過程中,會發現強迫癥的小鼠,最終當然也會學會,但是比正常的小鼠要慢得多。”
  雷慧萌說,正常的小鼠,大約經過500次的實驗,就能適應學習規則的反轉。但是強迫癥小鼠,大約需要1000次才能慢慢學會規則的變化。
  那多一倍的學習時間,難道就能確定是強迫癥小鼠嗎?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人也有適應環境快慢的區別,難道僅僅多花一倍時間適應,就確定是強迫癥?那豈不是笨的人,就成了強迫癥了?
  對此,雷慧萌解釋,新發表的研究中,研究團隊首先對強迫癥小鼠和野生小鼠進行了氣味區分訓練,在前期的學習過程中,兩組小鼠學習速度是一樣的,但是改變規則之后,差異就出來了。雷慧萌說:“前期的實驗,就是讓小鼠知道檸檬和獎賞有關,這段學習,強迫癥小鼠和正常小鼠是沒有區別的,學習速度一樣快,就說明小鼠不笨,學習能力沒有問題,只是把規則變了之后,強迫癥小鼠沒法適應新規則。比如說圓形有獎賞,方形沒有獎賞,學習速度是一樣的。只有把這個規則反轉了,它才慢,所以不是說強迫癥小鼠笨,它的學習能力沒有問題,只不過它很固執。”
  雷慧萌透露,在實驗過程中,他們通過光纖成像等方法,分別觀測并記錄了正常小鼠和強迫癥小鼠在反轉學習過程中,不同腦區和不同類型神經元的功能活性變化。通過一系列實驗,研究團隊發現,強迫癥“神經元”在正常的反轉學習中起關鍵作用。強迫癥“神經元”的功能異常,與強迫癥反轉學習障礙的產生密切相關。雷慧萌表示,這有利于縮小認知靈活性障礙治療的靶向范圍。
  發現強迫癥神經元,距離治療人的強迫癥,還是有一大段路要走。雷慧萌透露,目前我們國家和全世界范圍內,強迫癥的終身患病率幾乎差不多,大約在2%到3%,也就是說每100個人,就會有2個人,一生當中會罹患至少一次強迫癥,有些癥狀較輕會自愈,有些會伴隨終生。目前發病群體主要集中在青少年。
  那如果平常懷疑自己有嚴重的強迫癥行為,應該怎么辦呢?雷慧萌建議,還是盡早去醫院做檢查,不用杞人憂天。
  雷慧萌說:“強迫癥是一個心理疾病,主要是會有一些問卷調查,就是一個心理的量表,通過很多問題,讓你去回答,判斷到底是不是強迫癥或者嚴重程度到底是多少,非常嚴格。任何一種疾病,包括精神疾病,它都有非常嚴格的診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