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5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15日)就脫貧攻堅舉行中外媒體見面會,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小廟子村黨支部書記趙會杰、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李君等四位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暢所欲言。從扶貧模式到內生動力提升,從回鄉創業到啃硬骨頭攻堅,他們有哪些高招,又如何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中發揮自身優勢?
四位來自精準脫貧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面對的首個提問是“扶貧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小廟子村黨支部書記趙會杰笑談,挑戰和困難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但不能放棄,因戶施策是良方。“如果他有能力,可以申請政策性扶助,搞種植和養殖,借助特色種植基礎,再進一步發展。對于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再好的政策他做不來,我們就把他的土地入股,放在合作社里分紅,來提高他的收入。”
為了解決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云村黨支部書記李君在全國首創“遠山結親·以購代捐”模式,協調愛心企業和貧困戶對接,實現5000多戶城市家庭結親認購貧困戶農產品,讓捐贈者有回報,讓受助者有尊嚴。“通過市場行為體現老百姓的勞動創造價值,通過市場的正向激勵,促進實現穩定長效脫貧,產品賣的問題也是產業扶貧中面臨最大的挑戰。對精神、勞動價值的肯定,實際是可以復制的,而且沒有地域限制,每個地方都可以做,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方式的變化。
采訪中,一些扶貧干部反應,個別貧困群眾存在著“等靠要”的思想,所謂“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扶貧奔小康”。如何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補齊“精神短板”是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聯珠鎮黨委書記曹慶華,給出的高招是扶志和扶智的結合,一是從思想上扶志氣,二是從智力上扶技能。“扶技術主要是培訓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技能,加大培訓勞務輸出技能能力的提升培訓。培訓農村新型管理模式的能力,讓貧困戶樹立自信心,觸動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問題。現在我們鎮里過去‘等靠要’思想有了很好的轉變,‘要我干’變成‘我要干’的正能量,積極向上。”
打好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未來三年,還剩3046萬貧困人口,無疑脫貧攻堅戰也進入攻城拔寨之際。李君認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挑戰。“現在因病的群體在建檔立卡貧困戶當中占的比例非常大。比如提高醫療報費的標準,提高大病救助的比例,不要讓他因病返貧,這一塊是比較難啃的硬骨頭。隨著這幾年的政策調整,應該很快能夠得到解決。”
現在走進村莊,有大量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年輕人則出門打工,“空心化”程度嚴重,是否影響脫貧攻堅的可持續性?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隆回縣巖口鎮向家村村委會主任向長江回應,不一定把所有人都拉回來。“如果你在外面做老板,不要回來,你還是外面賺錢。在外面找不到事的回來,我們一起來干。一戶只要有一個就業就不貧困,關鍵是小孩怎么教育,村委會把這個擔子擔起來,幼兒園、讀書這一塊承擔起來。對‘空心村’的問題,這不是一個壞事,鼓勵他們進城,同時也鼓勵對家鄉有情感的、想來家鄉發展的同志回來發展,把家里建設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