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6日消息(記者王小節 紀樂樂)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將以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新引擎,到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到203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創新力、競爭力、輻射力全球領先,形成國際人才高地,切實支撐我國建設科技強國。系列報道《我們的“十四五”》16日推出《北京緊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 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2021-03-16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走進中關村壹號園區,每棟寫字樓內都設有不用摘口罩就可以刷臉打卡的設備。這個設備的研發來源于園區內的一家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企業。他們通過人工智能將線下空間實現數字化。

  該企業首席執行官林元慶:實體經濟應該有一個數字化的底座,把這些數字化了,我們就能夠提升實體經濟的質量。

  中關村壹號園區位于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在園區,高精尖創業企業從去年的40多家增長到今年初的80多家,覆蓋人工智能、商業航天、金融科技三大領域。

  而在距離這個園區15公里之外的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一部分研究已經轉化成成果,應用在防疫等領域。

  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戰略規劃部門負責人黃瑾:我們研發了一個可持續測溫的可穿戴式智能體溫計,幫助到新冠病毒的篩查。在“十四五”規劃里,也提出了我們需要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加速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

  截至目前,北京市布局了12個超算中心、約20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了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科研平臺。“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將緊抓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窗口期,以“數字智能技術—數字智能經濟—數字智能社會—數字智能城市”為主線逐漸建設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仁全:實施重點跨越工程,統籌布局“從0到1”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做強戰略長板,補足關鍵短板,力爭在集成電路、關鍵新材料、高端儀器裝備等領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