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區三平臺

經濟促發展

9月17日,北京市召開“‘兩區’建設整裝再出發”新聞發布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勁松介紹,一年來,北京市加快推進國務院批復的“兩區”方案251項任務實施,目前已落地實施207項。同時以“兩區”建設目標為導向,實現七個“更進一步”。

外資準入放寬更進一步。全國首家外商獨資貨幣經紀公司上田八木、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安聯保險、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持牌支付機構等獲批展業,全國首個國際研究型醫院破土動工,德勤大學首次進駐中國、落戶北京,施耐德電氣軟件研發中心、蘋果廣告(北京)有限公司等先后在京落子。

貿易便利更進一步。支持貿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全國首創“免稅、保稅和跨境電商”政策銜接試點;首創跨境電商進口醫藥“北京模式”,擴充醫藥產品范圍,獲得國內首個跨境醫藥電商倉儲物流第三方服務資格,2021年上半年試點銷售額達2020年全年的2倍。提升貨運保障能力,加快推進首都機場、大興機場“雙樞紐”建設,首條貨運第五航權航線開通,顯著加強亞洲與北美市場之間的貨運連接。推進貿易數字化建設,上線北京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區塊鏈智能單證管理系統,打造區塊鏈數據資產保管箱,實現京津冀口岸物流數據上鏈共享。

跨境金融暢通更進一步。首創性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為優質基金提供市場化退出渠道。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獲批。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本外幣賬戶合一試點在京“破冰”。深化外債便利化改革,試點額度提高至1000萬美元,受益企業借用外債平均利率僅0.51%。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資試點)額度增至100億美元。推進貿易外匯和資本項目收支便利化試點,試點業務金額突破770億美元。率先升級對外承包工程類優質誠信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便利化試點。

人才引進支持更進一步。向境外人員開放35項職業資格考試,近100名港澳臺和外籍人員參與考試。在全國率先建立期貨、證券等境外專業人才過往資歷認可機制,推出首批82項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目錄。允許外籍人員使用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開辦和參股內資公司。建設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實施外國人工作許可、工作居留許可“兩證聯辦”,辦理時限縮短1/3,辦理次數減少1/2。加快建設國際人才社區,19所國際學校開工,推動國際醫院對接國際保險實時結算。

數據要素匯聚更進一步。政務數據方面匯聚57個市級部門2264類247億條數據,支撐疫情防控等132項應用;社會數據方面匯聚107類898億條數據,支撐城市空間規劃等32項應用。掛牌成立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組建北京國際數據交易聯盟,實現與北京政務資源網聯通,以多條技術路線開展數據交易驗證。

營商環境優化更進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為“兩區”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助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出兩批共28項證明實行告知承諾制。實現京津冀三地自貿試驗區57項政務服務事項“同事同標”。“區塊鏈+電子證照”政務服務模式、京津冀標準化協作模式等納入最佳實踐案例向全國復制推廣。

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更進一步。“兩區”建設一年來,共出臺“兩區”支持和配套文件90個;推動34項全國首創性、首批性政策實施;落地49項全國、本市首個或標志性項目;建成38個功能性、服務型平臺。同時,由商務部發文向全國復制推廣北京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十大創新案例,北京市發文在全市范圍內復制推廣最佳實踐案例24個。

張勁松表示,這一連串的數字既代表一年來“兩區”建設的成績,也是“兩區”建設全新起跑線的丈量尺。北京市將加大先行先試力度,繼續推動“兩區”建設走深走實,為首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探索新方向、注入新動力。

具體來說,在突出制度型開放方面,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重點加強服務領域規則研究,以自貿試驗區、綜保區、中德國際合作產業園、中日創新合作示范區等為切入點,制定綜合性方案,打造國際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規則對接先行區。發揮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優勢,在規則、制度、服務體系、應用場景、承載區域等方面積極探索,加快建設數字貿易港,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發揮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優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積極爭取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

同時,聚焦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綠色金融等重點產業和人才、知識產權等關鍵環節,以全球產業鏈發展方向為引領,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全產業鏈開放和全環節改革,形成新一輪“兩區”建設一攬子全鏈條、系統化、集成式解決方案。

進一步深化京津冀協同開放,探索以京津冀三地自貿試驗區聯動為抓手,形成區域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格局。加強與服務業擴大開放新批復試點省市的交流合作,在商務部指導下,建立綜合示范區和綜合試點城市“1+4”的服務業擴大開放聯席會議機制。文/本報記者李佳蒲長廷

亮點

434家首店今年上半年落地北京

商務領域是“兩區”建設的重要領域之一。一年來,國際商務領域成效突出、亮點紛呈。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蔡小軍介紹,今年上半年吸引首店(含旗艦店)434家落地北京,超出去年全年首店入駐數量251家。

據蔡小軍介紹,在“兩區”政策帶動下,今年1-7月,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035家,同比增長55.2%,實際利用外資103.3億美元,同比增長19.1%。1-8月,北京貨物進出口、出口、進口同比分別增長27.9%、25.0%、28.7%,三項指標均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分別高于全國平均增速4.2個、1.8個和4.3個百分點。在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方面,王府井商圈順利獲批全國示范步行街;全力推動22個傳統商圈和15個“一店一策”傳統商場改造升級;印發并實施鼓勵首店發展2.0版政策,今年上半年吸引首店(含旗艦店)434家落地北京,超出去年全年首店入駐數量251家;舉辦北京首發節,發布國際品牌和新國潮時尚新品萬余款。

蔡小軍表示,北京將繼續在數字貿易創新、國際規則對接、優化監管制度等方面發力,爭取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進一步彰顯北京服務貿易的特色和亮點。

北京啟動申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北京市首創性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為優質基金提供市場化退出渠道。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穎表示,目前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已經獲批。此外,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本外幣賬戶合一試點在京“破冰”。深化外債便利化改革,試點額度提高至1000萬美元,受益企業借用外債平均利率僅0.51%。推進貿易外匯和資本項目收支便利化試點,試點業務金額突破770億美元。率先升級對外承包工程類優質誠信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便利化試點。

據介紹,目前北京市級綠色金融工作組成立,形成綠色金融工作合力。在人民銀行指導下,北京申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同步謀劃實施方案,充分做好政策和項目儲備。人行營管部與北京市金融局等8部門聯合出臺了金融支持北京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也是國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后,首個由省級金融管理部門全部參與、各相關部門共同出臺的指導性意見。

北京將推動建設“數字市民”“數字政府”

在會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仝海威說,未來,將把北京城市整體作為一個超級孵化平臺,通過推動“數字市民”“數字政府”“數字企業”等數字化主體建設,加快構建數字社會生態。通過5至10年的接續努力,把北京打造成為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六個高地”:城市數字智能轉型示范高地、國際數據要素配置樞紐高地、新興數字產業孵化引領高地、全球數字技術創新策源高地、數字治理中國方案服務高地、數字經濟對外合作開放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在數字經濟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效。在機制探索方面,設立國內首個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以管理政策創新為核心,適度超前構建了支持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范應用、商業運營服務的政策體系;獲批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全力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組建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成為國內首家基于“數據可用不可見,用途可控可計量”新型交易范式的數據交易所,將圍繞數據交易過程中數據確權、數據定價、數據流通及數據安全等方面難題,打造全國數據交易探索的新樣板。

綠色資產交易基礎設施更名北京綠色交易所

在會上,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穎表示,北京環境交易所更名北京綠色交易所,成為北京首家以綠色資產交易為特征的地方金融基礎設施。圍繞打造高水平國際化的北京綠色交易所目標,推進綠色項目庫和氣候投融資平臺建設,研究強化綠色資產交易、環境信息披露等功能。同時,推動北京綠色交易所積極承建全國自愿減排交易中心,支持北京電力交易所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的指導下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

據了解,9月9日,工商銀行籌備的全國首單綠色汽車分期資產支持證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通過債券通引入跨境資金,在發行當天獲得了境內外各類投資人的踴躍認購。國開行在京面向全球投資人成功發行首單“碳中和”專題綠色金融債券。華夏銀行落地全國碳市場首筆遠期交易履約保函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