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15日消息(記者劉天思)“街道基層黨校為社區和非公企業黨組織搭建了一個開放的學習平臺,基層黨員進黨校將成為常態”,中共海淀區委黨校北下關街道分校副校長雷玉梅說。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增強全區黨員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建設一支適應新時代海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黨員隊伍,根據北京市委、海淀區委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總體安排,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6月15日上午,中共海淀區委黨校北下關街道分校正式揭牌成立,拉開了海淀區街鎮黨校啟動的帷幕。
海淀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昭瑾、區委組織部領導,北下關街道領導班子成員、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北下關街道機關全體黨員、大柳樹中心教室部分參訓黨員,共約150人參加揭牌儀式。儀式上,海淀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東川和北下關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澤根一同為“中共海淀區委黨校北下關街道分校”揭牌。
學員代表、大柳樹社區黨委書記李敬雙表示:“在街道聽黨課,聽基層黨員用得上、“接地氣兒”的內容,把理想信念教育和能力建設貫穿始終,不斷提升廣大基層干部和黨員的黨性意識。”
何昭瑾表示,黨校是加強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主陣地。抓好街鎮黨校建設是海淀區委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大部署,北下關街道黨校作為海淀區第一家街鎮黨校正式揭牌,拉開了海淀區街鎮黨校建設的帷幕,給海淀區基層黨校建設開了個好頭。
何昭瑾表示,北下關街道黨建工作及其他多項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黨校成立后,希望街道以高度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抓好街鎮黨校建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創新培訓方式方法,在海淀區委黨校師資庫的基礎上,建立有北下關特色的師資庫,豐富教學內容、完善好教學管理,培訓方式要貼合社區、“兩新組織”、機關等不同領域黨員的特點和需求,不斷提升黨員培訓實效。
北下關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區委黨校北下關街道分校副校長雷玉梅介紹,從前黨員教育活動,基本都是基層黨組織自己開展,內容難免受局限。街道黨校的建立,能充分整合區域內的黨建資源,豐富基層黨員教育的內容、形式。北下關街道將邀請轄區各大院所、企業、單位名家名師走上講臺,建立黨課“師資庫”,與區委黨校共享課程資源。同時,為解決了黨員教育“最后一公里”,使6.04平方公里內的機關黨員、社區黨員、非公企業黨員、退休黨員等多層次黨員教育培訓網絡得到全覆蓋,北下關街道黨校本著整合資源、方便黨員、提高效率的原則,按照“1+6”的黨校陣地模式,在轄區設置7個教室,對于臥病在床、行動不便、年老體弱的黨員,由黨校和基層黨組織采取“一對一”幫學、送學上門等形式,確保教育培訓全覆蓋。
北下關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區委黨校北下關街道分校副校長雷玉梅表示,今后將充分利用轄區內各類黨建資源,提升街道黨校的教學水平,同時將定期培訓黨校師資隊伍和工作人員,提高教學和管理水平,并充分整合市、區、街道黨性教育資源,開展現場教學活動,充分調動黨員參訓積極性;繼續探索“互聯網+”黨員培訓新模式,運用“紅色海淀”、“智匯金港”微信公眾平臺、黨員遠程教育終端等開展線上學習活動,探索在黨員遠教平臺、微信等各類信息化平臺上開設黨課或學習專欄,提升信息化技術和平臺的運用水平,實現區域內各級各類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學習教育的全覆蓋。
揭牌儀式結束之后,北下關街道黨校第一課開講,150余名黨員聆聽了北京市委前線雜志社主編李明圣主講的黨史的精髓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