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亞洲單體最大“菜籃子”明年竣工
手機App買菜日后或將成為家常便飯。亞洲單體最大“菜籃子”——北京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目前正在進行緊張施工。日前,北京晨報記者前往現場探訪時了解到,今年5月底,該“菜籃子”將完成地下結構施工,預計明年8月工程將竣工,2019年投入使用。屆時,其將與新發地一起形成本市農產品安全供應的“雙核”保障。
保障
與新發地共同保供應
3月10日,北京晨報記者前往位于東南五環的朝陽區黑莊戶鄉北京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工程施工現場探訪。據北京建工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工程是一項保障首都菜籃子供應的市政府重點民生工程,一期占地面積305畝,總建筑面積約62萬平方米,是亞洲地區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
“2020年,北京四環內區域性專業市場將實現有序調整退出,北京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定位為首都農產品安全供應的現代化服務平臺和應急儲備平臺。其將主要服務于通州、亦莊等東部居民的農產品供應,與新發地形成全市農產品安全供應的雙核保障機制。”北京菜籃子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這也是北京市早在《北京市“十二五”期間農產品流通體系發展規劃》中就明確提出的構想。
便民
半個小時凈菜送到家
按照計劃,北京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將在明年8月竣工,2019年投入使用。屆時,該流通中心將實行統一電子結算,實現“交易展銷中心、信息服務中心、應急儲備中心、理貨配送中心”的智慧集成化管理,最大化減少流通環節,有效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及對土地面積的依賴程度,減少交通流量和環境污染。
對于市民,“菜籃子”建成后,通過手機App即可購買到新鮮的農產品,城東部居民從下單到收到貨品預計只需要20分鐘到半小時,且蔬菜都是擇好、清洗好的,無需再自己動手。“我們預計將有200個配送中心分布在各個小區周邊。把菜擇好、洗好再配送到居民家里,既方便,又減少流通和環境污染。”北京菜籃子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從交通方面,北京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周邊將打造“一主四輔”的交通格局,方便將新鮮的蔬菜送到市民身邊。“一主”即指京哈高速臺湖附近將建專門的貨運匝道,農產品運輸車輛可直接駛入流通中心。“四輔”則分別為黑莊戶東路、魯店北路、雙橋西路和未來將打造全程高架的通馬路。
■現場探訪
13臺塔吊同時作業
此外,北京晨報記者留意到,現場正在布設8米的高模架,13臺塔吊同時作業相互配合,如何能夠確保相互不碰撞?
北京鮮活農產品流通中心工程項目執行經理王繼紅告訴記者,因為在地面沒有足夠的空間完成拼裝,所以塔吊的垂直運輸效率要比常規工程高出好幾倍。“我們就在塔吊加裝了GPS、傳感器和監控組成的防撞系統,但是還要依靠人的周密運籌和精細化排布。”王繼紅說,由于工程的體量巨大,施工專業多,工序銜接交叉量大,經常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各種因素影響相互交織。“既要成竹在胸,又要舉輕若重,協調好每一個生產環節,所以,項目團隊必須像理順了運行齒輪的機械一樣順暢而又規律地運行起來,用順暢的運行化解工程現場環境的難題。”王繼紅表示。
“微循環”打通狹窄施工現場
探訪當日,北京晨報記者走過一條長長的甬道來到臨邊防護圍欄前,60萬平方米的超大體量施工現場著實令人震撼。13臺塔吊在施工現場不同部位不停揮動著長臂,完成著一次次超大跨度的運輸吊裝。綠色的運輸卡車正在川流不息地進行著土方回填,一片井井有條的繁忙景象。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地下結構施工已臨近尾聲,預計5月底前全部完成。
然而,相比規模巨大的作業面,現場區域內用于大型機械、物料加工的運輸通行空間卻是非常狹窄和逼仄。王繼紅告訴記者,項目的兩道“長邊”幾乎只夠運輸車輛通過,場地內也是寸土寸金,以至于澆筑混凝土的汽車泵開不進場內,只能采用車載泵。
“為了提高澆筑速度,施工采取了在基槽北側部署4臺車載泵、槽下4臺布料機同時澆筑的辦法。與此同時,混凝土罐車、材料運輸車,全部在場內按照固定路線逆時針單行,將現場道路內側半幅路用于停放車載泵和混凝土罐車作業,外側半幅路循環通行,避免了車輛擁堵,保證循環道路時時暢通,其他作業有序進行。”王繼紅說,這條路線是他們團隊經過各種設計、構思、推翻、再構思才最終形成的一套最優方案。除此之外,現場每輛罐車的澆筑時間精確到了“分秒必爭”的程度,如此才將“微循環”跑成了項目運行的“大動脈”,保證著施工的不斷推進。(北京晨報記者曹晶瑞 文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