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六安新路(下)《西山藥庫,“仙草”重生》

2019-06-12 12:36: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六安6月12日消息(記者孫葉 徐秋韻 見習記者蘇醒 劉雨哲 六安臺記者 金楊)

  芒種·端午時節,大別山滿眼翠綠。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里,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依托大別山區深厚的紅色文化資源、獨特的自然地理資源,這些年,“五百里茶谷、江淮果嶺、西山藥庫”以全新的姿態“橫空出世”,助推六安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綠色發展新路。

  近日,我們派出記者,深入大別山區,撰寫了一組三篇報道,今天刊出第三篇:《西山藥庫,“仙草”重生》。

 

 

  “西山藥庫”景色

 

  安徽,是華佗和新安醫學的誕生地、發源地,歷史記載的上千位名醫為它的定位提供了厚重的注腳。

  安徽也是著名的中藥資源大省,自古就有中藥材種植的歷史,全省中藥材品種達3578種,居長三角地區首位、全國前列。

  安徽的中藥材市場大致可分為北、中、南三大區域,北——亳州,中——六安,南——黃山休寧。

  這些年,亳州一直在中醫藥產業上發力,已經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中藥材產銷大市,“中華藥都”之名聲譽日隆。而自古以來在中華藥材市場具有一席重要之地的六安,如何重振雄風呢?

 

  霍山縣太平畈石斛種植基地

 

  讓藥庫變寶藏

 

 

  2017年,六安提出了建設“西山藥庫”的發展戰略。

  “西山”,屬大別山核心區域。從狹義上講,“西山”是指霍山境內的漫水河、上土市、太陽、太平畈四個鄉鎮區域;從廣義上講,地理學上有“霍山弧”這個概念,其中心在霍山、岳西、金寨、潛山地區和湖北英山。

  西山由于地處江淮分水嶺,屬南北氣候分界點,山地氣候復雜多變,造就了動植物的多樣性,其中也包含了品種繁多的名貴中藥材。它處在神奇的北緯31度,這里也是華東地區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所在地。平均氣溫14~16℃,無霜期210~24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200~1500毫米,形成了陰涼潮濕、風暢多霧的獨特小氣候,為孕育豐富的中藥材資源造就了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條件。

  說句“實在話”,“老天爺”就是專門安排這里種藥的!

  大別山深處的霍山縣、金寨縣等地農戶,世世代代都有種植和采摘中藥材的傳統。

  據統計,西山藥庫共有藥用植物238科1866種,珍貴道地藥材總蘊藏量達2億多公斤,品種占安徽省中藥材資源的一半以上。

  霍山石斛作為皖藥之首享譽全國,金寨縣沙河鄉則是中國靈芝第一鄉。

  除了霍山石斛、靈芝,西山藥庫還擁有茯苓、皖貝母、斷血流、天麻、杜仲、桔梗、百合、丹參、野菊花、葛根等知名藥材,“十大皖藥”中,六安占有五席。

  為將藥庫變寶藏,近年來六安市編制了《六安市中藥產業發展規劃》,建立完善了霍山石斛、茯苓、靈芝、斷血流、黃精等優勢道地中藥材品種國家及省級標準。

  全市1億元的中藥產業扶持資金,涉及到了14個鄉鎮、30多個項目,各縣區也落實資金專門用于“西山藥庫”建設,各級保險公司將中藥材種植逐步納入了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

 

 

  各縣區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藥產業集聚區。

  霍山的石斛、斷血流、百合。

  金寨的靈芝、茯苓。

  霍邱的芡實。

  舒城的半夏、桔梗、白及、皖貝母。

  葉集的金銀花。

  金安、裕安的藥食兩用藥材及中藥研發、加工、商貿物流。

  依托西山藥庫資源,六安積極推動建立中藥資源保護區,建立了霍山石斛、天麻、野生金蕎麥原生境保護示范區,并以《大別山中醫藥健康產業基地建設》《道地藥材霍山石斛大品種開發》《霍山石斛“藥食同源”研究》3個協議為契機,與安徽農業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等科研院所開展了全方位合作。

  去年,全市中藥農業總產值達到48億元,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

  六安市提出,到2020年,全市中藥產業總產值達到250億元,其中中藥農業總產值60億元,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野生資源撫育和保護性利用100萬畝。推動建立國家級中藥資源保護區、大別山藥用動植物種質資源庫和一批中藥材專業村、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中藥材加工示范基地、中藥材大型交易市場、中醫藥文化主題公園。

  一幅展現中華博大精深中藥材文化的圖景,正在大別山深處徐徐展開。

 

  “仙草”引路

 

 

  “西山藥庫”發展戰略的提出,無疑“把準了脈”,在藥材“百花齊放”的同時,又如何做到“開好方子”?

  六安將突破的著眼點投向了最負盛名的“九大仙草”之首的霍山石斛。

  道家經典《道藏》曾把霍山石斛、天山雪蓮、三兩人參、百二十年首烏、花甲茯蓯、深山靈芝、海底珍珠、冬蟲夏草、蓯蓉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且霍山石斛名列首位。

 

  刻在石上的《道藏》對霍山石斛的記載

 

  霍山石斛其實是霍山米斛的別稱,歷史上一直貴為皇室專用,皇帝們為了長生不老而用霍山石斛煉制長生丹。最早,秦始皇曾廣招天下術士探求長生不老仙藥“紫楹仙姝”,后經考證,“紫楹仙姝”就是野生的霍山石斛。

  野生霍山石斛生長條件苛刻,氣溫在14℃的時候開始生長,空氣濕度在70%以上最適宜生長,溫度過冷過熱、濕度不達標時均停止生長甚至枯萎。而且霍山石斛是氣生根,需要在通風透氣的機制中才能生存,一年中生長期只有五個月,五年才長5公分,一節只有米粒大,所以俗稱“米斛”。米斛種子無胚乳,自然繁殖率極低——這些都是造成霍山米斛珍稀的原因,因而被譽為“藥界大熊貓”。

 

  石縫里生長的石斛

 

  史書記載,歷史上霍山石斛曾經歷了四次大的缺失期。南宋時,有詩云:“藥譜知曾有,詩題得未嘗”,可見當時的石斛藥材已非常少見,這是霍山石斛歷史上的第一個缺失期。

  2004年,霍山石斛,這種中國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評為全球范圍內極危。

  通過對霍山石斛瀕危植物的搶救,六安不僅實現了遺傳組培,而且完成了對它的人工繁育,創造了中華傳統中藥材發展的一大“奇觀”。

 

 

  2017年6月,霍山米斛古方傳承研究中心在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揭牌儀式,91歲高齡的國醫大師金世元被受聘為首席專家顧問。2017年12月,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舉行“十大皖藥”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單位授牌儀式,霍山石斛名列榜首。

  目前,霍山石斛藥典標準文本已經修改完善,將上報國家評審。  

                     

  回溯野生本源

 

 

 

  拾級而上,汩汩清流順著山石奔流而下,山間霧氣繚繞,仿佛置身于“煙氣空蒙晴亦雨,泉聲猶咽暑猶寒”的詩句中,這是大別山主峰白馬尖的北麓,位于霍山縣太陽鄉金竹坪村,是霍山石斛的主要產地,九仙尊霍山米斛養生谷就位于此處。

  2300年前《名醫別錄》里記載:“石斛生六安山谷,水傍石上”,所以在九仙尊霍山米斛養生谷,盡力還原了霍山石斛的生長環境,采用了“林下仿野生種植”的方法。根據野生米斛的生長特性,在山林里平緩的地方開墾出梯田式苗床,鋪設當地特有的麻咕石,再將培育過的一代苗栽植于石頭之上,在這個原始的環境里慢慢吸收天地的靈氣,做到真正的“人種天養”。

 

 

  《神農本草經》稱,米斛“味甘,平。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后世還有很多中藥典籍記載了石斛的藥用價值。

 

  記者在霍山縣太陽鄉石斛野生栽培基地采訪

 

  在大別山主峰白馬尖北坡,立著一塊標著“669”的大石。接受采訪的太陽鄉九仙尊石斛野生栽培基地總經理劉華杰說,這是指海拔高度669米,這是非常適合石斛生長的高度,公司在這里投資建設了3500畝野生石斛栽培基地。

 

 

  劉華杰還領記者看了一叢米斛,他把它稱作“米斛王”。他說,這叢米斛是前幾年在白馬尖主峰旁的峭壁上發現的,公司請當地藥農小心移栽到基地,由公司科研人員精心守護。今年春節,太陽鄉遭受了嚴重的冰雪凍雨自然災害。這叢米斛被冰雪覆蓋了20多天,依然完好無損,它依靠自身積蓄的能量抵抗了持續的嚴寒,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

 

 

  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投入數億元進行原生野種的收集、保護和培育,被國家瀕危辦公室授予“霍山米斛拯救者”的榮譽稱號,并利用現代生物技術解決了人工種苗的技術瓶頸,開發出浸膏等深加工產品。

 

  霍山石斛的深加工設備

 

  “五年之約”

 

 

  太陽鄉黨委書記李團結告訴記者,因為霍山石斛的生長周期長達五年,而且產量低,無法達到立竿見影的效益,一開始,許多農戶不太愿意種植。

  鄉里和當地企業立足于“扶貧先扶志”,進行動員,鼓勵農戶種植,并且采取土地租賃和提供穩定工作崗位的做法,實行“五年之約”,保證農戶收入。截至目前,已經向農戶支出租金600萬元。

  龍頭企業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以訂單式扶貧模式為切入點,為貧困戶提供種苗并簽訂保護價回購協議,定期組織技術骨干進村入戶教授石斛栽培技術和病蟲防護要領,及時幫助和解決合作社和農戶遇到的技術難題,累計支付工資報酬2600多萬元,帶動近50家企業和合作社落戶投資,帶動當地173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五年之約”讓農戶們心里有了底,如今,當地農戶年收入普遍達到三萬元左右。

 

 

  除了石斛產業外,當地的養生度假旅游、中藥觀光旅游業也方興未艾。

  又是一年石斛花開,小小的黃色花朵點綴在大別山黝黑的山崖之間,這是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是無上的珍寶。

 

  【短評】抬頭看路,低首探土

 

  抬頭看路,是指發展方略上要有視野、境界、氣魄。

  低首探土,是指實際工作上要腳踏實地、立足實際、務求實效。

  我們可以認為,建設“西山藥庫”是六安人對大別山區自然人文的深度挖掘。

  在推進500里茶谷、江淮果嶺戰略的同時,六安俯下身,進一步探究環境地域,尋找綠色發展的新動能,值得嘉許。

  重視環境地域生態所附載的信息“密碼”,回溯野生本源,筑牢綠色發展的長久根基,則產業能真正勃興,百姓能安居樂業,鄉村能美如畫卷。

相關閱讀:六安新路(中)《江淮果嶺,“大圣”何以稱雄》

                六安新路(上)《五百里茶谷:好大一張“綠色答卷”》

編輯: 汪稱

六安新路(下)《西山藥庫,“仙草”重生》

芒種·端午時節,大別山滿眼翠綠。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里,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