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端午時節,大別山滿眼翠綠。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里,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依托大別山區深厚的紅色文化資源、獨特的自然地理資源,這些年,“五百里茶谷、江淮果嶺、西山藥庫”以全新的姿態“橫空出世”,助推六安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綠色發展新路。
近日,我們派出記者,深入大別山區,撰寫了一組三篇報道,今天刊出第二篇:《江淮果嶺,“大圣”何以稱雄》
“江淮果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覆蓋六安市江淮分水嶺區域全境,大自然給了這片土地無私的饋贈,出產豐茂。
2016年6月,六安市提出了建設“江淮果嶺”的發展戰略。
“江淮果嶺”總面積4800平方公里,涉及7個縣區49個鄉鎮。目前果林種植面積近45萬畝,其中桃22萬多畝、獼猴桃3萬多畝、油茶近20萬畝,還有葡萄、山核桃、梨等水果。
最讓六安人引以為傲的,是六安脆桃產業在“江淮果嶺”的“異軍突起”,生產規模和產值分別占安徽全省桃總量的20%和25%以上,在全國脆桃市場也是“一枝獨秀”,在近年舉辦的國內各類展品大會上,六安脆桃屢摘桂冠,有果中新銳、桃中佳品之稱。
馬頭鎮晶鑫葡萄種植基地
施橋鎮鑫綠生態園的藍莓大豐收
張店鎮金沖村桃園脆桃掛滿枝頭
“脆桃會”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西游記》那熟悉的旋律想必已經在你腦海中響起來,《西游記》有“蟠桃會”,而江淮果嶺有“脆桃會”。
《西游記》里孫悟空大鬧“蟠桃會”。說起來巧,六安脆桃的主產區——金安區張店鎮的檉樹庵村,也有一個大圣村民組,而這里就建了一個大圣脆桃交易中心,這個交易中心是六安最大的脆桃交易中心,在國內鮮桃市場也很有知名度。
大圣脆桃交易中心
這些天,每天早晨三四點鐘,天還沒怎么亮,位于258省道邊的大圣脆桃交易中心就開始熱鬧起來。附近的村民紛紛從家里帶著竹筐子上山摘脆桃,然后運到大圣脆桃交易中心。
今年,金安脆桃認可度進一步提升,同時品種更新、品質提升,外地客商大量涌入金安,客源增長一到兩倍,甚至有桃商直接和種桃大戶高價包“山”包“樹”。
如約而至的福建客商林世坦和他采購的金安脆桃
從5月23號大圣脆桃交易中心開市以來,來自福建、北京、江西、湖南,還有東三省的客商紛紛來到這里。福建人林世坦是今年第一個到的客商,他告訴記者,今年他會一直待到7月20號金安脆桃下市,兩個多月的時間,大約會收購600萬斤的金安脆桃,保證大型超市的市場供應。
大圣脆桃交易中心經理劉大成說,今年的金安脆桃品質非常好,價格較往年有大幅提升,去年塊把錢一斤的脆桃,今年價格漲到了兩塊八,最有名的“突圍”品種,單果可以達到3兩5以上,單價超過5元一斤。“大圣”每天的交易額達到200萬元,昨天單日交易量達到40萬斤,創了這幾年的新高。
今年,整個江淮果嶺預計產鮮桃1億斤,產值最低可達2.5億元。
六安市金安區張店鎮黨委委員芮丹楓介紹,大圣脆桃交易中心的運營主體是由大成家庭農場、飛虎家庭農場、健成家庭農場組建而成,三個家庭農場的果農劉大成、王飛、陳健入股,再加上檉樹庵村、白塔寺村投資,產銷量占六安脆桃銷售的25%,占金安區脆桃銷售的40%。
張店鎮地處江淮分水嶺腹地,地貌以丘崗為主,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崗區荒山、荒地近4萬畝,能夠很好滿足桃樹對溫度等的要求,脆桃種植歷史可追溯到西周,是金安脆桃原產地。
但把金安脆桃做出“響當當”的知名度,卻是近幾年的事情。
“金安脆桃”展評大賽現場
一件故事,就是從2015年起,當地的黨政部門每年都組織桃農協會,在銷售季節開展六安市“金安脆桃”展評大賽,優等品往展臺高處一放,評比促銷一體化,采購商和種桃合作社代表在現場直接簽約銷售協議。
原來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外地客商靠眼力和人情做生意,而現在是讓脆桃憑自己實力“說話”,好桃自有好價格,通過政府和協會的公信力,激勵了產供銷,促進果農積極改良品種,完善桃農種桃技術水平,打出自己的品牌,更受客商的歡迎。
瓜果上新疆
新疆光照足、晝夜溫差大,瓜果素來以香甜可口著稱,但有意思的是,新疆的客商,在每年5月份的時候,會來到金安區張店鎮檉樹庵村選購脆桃并簽訂來年合約,因為在“水果之鄉”新疆,桃子卻屬“稀有品種”。
去年,新疆客商開著四輛大型運輸冷鏈車到金安,以3元一斤的價格收購脆桃,每輛車裝載4萬斤脆桃,不遠萬里西去。
這些脆桃到了新疆后,以30元一斤的價格在本地出售,被搶購一空,算上路途遙遠的損耗、成本,這些客商仍然賺了一半的錢。
這些年,六安市大力推動果嶺區域道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吸引全國各地的客商紛至沓來。
張店鎮金安脆桃協會在農閑時節,還分兵四路:北上山東、河北、天津、東北三省、內蒙、新疆;西到河南、山西、陜西;南到福建、廣東、海南;東去江蘇、上海、浙江。來自吉林延吉市的客商,把桃子買回去,再轉賣給俄羅斯商人將桃子運輸至俄羅斯銷售,完成了金安脆桃的出口貿易。
協會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客商如父母,桃農如兄弟”、“客商的效益是我桃農的最大追求”。
遠道而來的客商在采購金安脆桃
口口相傳,有口皆碑,外地客商一來,發現脆桃的品質優良,便會一傳十十傳百,客商自己本身成了宣傳大軍中的一員,客商規模也就愈來愈大。曾經的偏遠山區,一步步發展到現在的金安脆桃譽滿天下,銷往26個省市,精品遠銷俄羅斯。
吆喝出深谷
落日映粉桃
“看桃花、品福果、泡桃花浴、交桃花運”。
金安脆桃能夠名聲大噪,與當地重視推介息息相關。
堅持“節慶+觀光休閑”相結合,通過桃花節等節慶活動的舉辦,形成了以果業帶多業、三產融合發展的格局,田園山場變成了“田園市場”。
六安市桃花節在金安區張店鎮金沖村已連續舉辦三屆,逐步成為金安區張店鎮對外文化交流、推動產業發展、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
金安區開展以桃文化旅游為龍頭、以鄉村旅游為主線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促進全區文化旅游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同時以旅游扶貧重點村為主陣地,激活鄉村生態優勢,積極發展田園客棧、特色美食、觀光農業、生態養殖等綠色產業,將旅游開發、農業觀光以及帶動貧困戶增收有機結合,走出一條農旅融合助推精準脫貧的發展路子,鄉村果農不光可以憑種桃脫貧致富,還可以共享旅游發展紅利,“一舉兩得”。
吆喝出深谷。全國各地來桃花節游玩的游客,可以憑桃花節的入場券,免費領取脆桃一份。果農和游客,每個人都樂得笑呵呵。
“桃園結義”
甜頭嘗到了,自然種植桃子的果農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但如何避免惡性的價格競爭,保護果農的利益呢?
這不得不說一下成立金安脆桃協會聯合體的事了。
2016年春季,13戶桃農在張店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成立了張店鎮金安脆桃協會,是金安區脆桃協會張店分會,把廣大桃農組織起來。通過協會進行種植技術普及化、種植管理規范化、市場信息共享化。
整合營銷,統一定價、統一包裝、統一銷售。
同時,讓更多的貧困種植戶得到技術的支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市場信息的掌握。
脆桃協會集體采購化肥、農藥為全鎮桃農服務,同時還舉辦全鎮貧困戶種桃技術培訓班,與安徽農業大學和安徽農科院合作,教授授課培訓,手把手幫扶教學,以協會種植大戶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案例為授課內容,使貧困種植戶聽得懂、學得會、易掌握,為他們夯實脫貧基礎。
由于桃子不耐儲藏,為了避免銷售難問題,協會在鎮黨委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籌集資金在原有簡易交易市場的基礎上建立了大圣脆桃交易中心和永豐村、左大橋村金安脆桃交易市場,興建冷庫中心。
通過協會和交易市場聯絡外地客商,收購貧困戶桃子,不收取任何費用。此舉解決了桃農種植的后顧之憂,提高了貧困戶種植的積極性,讓貧困戶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桃園、交易市場就業。僅去年就吸納檉樹庵村、樓塘村、白塔寺村、永豐村、左大橋村、小廟崗村、雙廟村、金沖村、從全村貧困戶勞動就業1萬人次。
脆桃協會種植大戶在交流脆桃種植技術
村民喜摘脆桃
大圣脆桃交易中心繁忙的日子要持續到7月下旬
在大圣脆桃交易中心打工的農民,負責分揀桃子的每天至少可以領到100元工資,搬運桃子的多則可以領到300元的工資,工資當天結算。今年的交易額和利潤都比往年高不少,貧困戶果農都感嘆說,脆桃真是“福果”啊!
昔日的荒崗薄嶺成了“瓜果之鄉”,昔日的丘崗之鄉已是“瓜果飄香”。現在張店鎮脆桃種植面積已達2.8萬畝,是全國最大的脆桃核心產區,主要品種有春瑞、春雪、突圍、光戰系列等,種植合作社21家,家庭農場42家。
目前,六安已成為全省乃至周邊省份水果產業大市,全市林果業新型經營主體360多家,產值達15億元,果嶺區域農戶實現年人均增收約1500元,近7萬人實現穩定脫貧,分水嶺變成了“分紅嶺”。
【短評】為何這里的果農喜上眉梢?
最近這些年,國內各大城市的水果超市“雨后春筍”越開越多,國外水果也大舉進軍,價格往往高得令人咂舌;另一方面,國產水果爛在地里無人采摘、乏人問津的新聞又時有耳聞。
“六安脆桃”在國內水果市場“風景這邊獨好”, 我們在六安“江淮果嶺”采訪時看到許多果農喜上眉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讓人感嘆的“現象”。
江淮分水嶺土壤適合種植,“六安脆桃”的上市期又比國內大部分地區的鮮桃早了半個月。從表里看,這是六安脆桃“一招鮮吃遍天”的原因,但往深里望去,就可以發現,六安最大的脆桃市場——“大圣脆桃交易中心”之所以客商盈門,“大圣”能“稱雄”,根本原因還是有它的“秘笈”。
按質量和品質統一定價、統一包裝、統一銷售;集體采購化肥、農藥,舉辦種桃技術培訓班;開展脆桃”展評大賽,“用賽促產”,推動果農積極改良品種,打出品牌;實施“旅游+”舉措;成立脆桃協會聯合體;幫扶貧困戶果農;等等。
同傳統農產品“靠天吃飯”、“愿買愿賣”的模式相比,現代農產品營銷確實是份“技術含量”很高的活兒。
《西游記》里大圣之所以能稱雄,是因了他有金箍棒;再借用一句話,“果嶺技術”也是高爾夫球手能獨霸賽場的關鍵一著。
深度整合產供銷全產業鏈,做到“比后上市的早,比早上市的好”。
不光看重種,同樣看重銷;不光善待果農,同樣善待客商。
凡此,“江淮果嶺”就一定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內水果市場高高“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