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農村新生活
“改廁給我們帶來的變化太大了,環境干凈衛生了,蒼蠅、蚊蟲少了,我們也過上城市一樣的生活。”在安徽馬鞍山當涂縣黃池鎮西河村,說起改造好的水沖式無害化廁所,村民崔代祥高興地說。“哪有廁所放在家里的道理,在農村旱廁就是丁,不能動,會影響家運。”崔代祥告訴記者,改廁初期確實有種種疑惑,存在抵觸心理,但如今用上了新廁所,連住在城里的女兒也說“沒啥不一樣了,都是現代化”。
“剛開始進行旱廁改造,有的村民不理解,也不配合,以為是在瞎折騰。”黃池鎮西河村支部書記張慶華說,“為了改變村民觀念,我們按照‘典型示范,以點帶面’的原則,用身邊村民實實在在的變化,讓不理解的老百姓看到改廁的好處。”
張慶華介紹,西河村農村改廁污水處理工程2017年下半年正式啟動,先后在遠離城鎮20公里的西河村,建起了污水處理站,鋪設了3000米的污水管網。過去家家戶戶門口的旱廁,變成了三格化糞池。改造后,西河村產生的污水、糞水,全都經過污水管網收集進入污水處理站。
西河村農村改廁污水工程只是馬鞍山市在全市范圍內推行廁所改造的一個縮影。據了解,自2017年8月份以來,馬鞍山市按照“徹底改、改徹底”的思路和“先行試點、逐步推廣”的原則,在主城區外的全市所有農村地區試點推行PPP模式實施改廁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一‘管’到底、一‘站’處理、一體化解決”的農村改廁和污水治理模式,即:將農戶廁所、廚房、浴室等產生的生活污水通過污水支管網收集接入村主干管網后,再接入微動力或動力污水處理站,經集中生態處理后達標排放,不僅徹底解決了農村改廁和污水治理難題,而且同時解決了農民肥水還田問題,緩解了定期清掏化糞池的壓力,有效改善了全市農村人居環境品質。
“清”出田園新畫卷
年底了,不少在外地打工學習的當涂人紛紛返鄉。在他們看來,詹村的一大變化就是,原有的露天垃圾場不見了,27個垃圾桶整齊劃一的擺放在村口,“家門口干凈了,也聞不到臭味了,環境也越來越整潔了。”在當涂大青山桃花社區詹村,每天上午七點半,垃圾清運車都會準時出現,集中清理后,按照每組“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3種不同屬性放回9個回收點。
詹村村民夏敬兵告訴記者,“以前我家不遠處就有個投放點,夏天很招蚊子蒼蠅,想在室外擺張桌子吃頓飯都不行。現在好了,村里給村民配備了統一的垃圾桶,看著村子的環境越辣越好,我們打心底里里高興。”夏敬兵說,自從村里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后,看到越來越好的環境變化,大家伙都自覺形成了守時意識,準點到地集中處理各家的垃圾。
據了解,近年來,當涂縣全面推進“垃圾袋裝化、保潔市場化、管理常態化”,全縣完成1920個自然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覆蓋率達100%。去年10月中旬,該縣以桃花社區詹村、萬山村、許家村等村莊為試點,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垃圾不落地,減少垃圾暴露時間,避免了二次污染。”桃花社區黨委書記韋平平說,農村垃圾從“靠風刮,靠蒸發”到“定點投放,集中回收”是第一次革命,再到“垃圾不落地”是第二次革命。如今的詹村,村莊更加整潔,環境更加美麗,空氣更清新。曾經“垃圾亂扔亂丟,蚊蠅到處飛舞”的場景早已不復存在。
在當涂縣全面開展垃圾不落地工作的同時,和縣、含山縣也根據實際情況,制訂政策和實施意見,讓“垃圾不落地”落在實處。日前,和縣現已被列為全國100個垃圾分類試點縣之一。除此之外,馬鞍山全市還建立了農村垃圾治理常態長效機制,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實行“網絡化”管理,各縣區均實施了市場化保潔機制。
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頭戲”,馬鞍山市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已經初顯成效,整治農村垃圾綜合治理PPP模式落地,農村改廁、污水處理規劃、治理也在逐步完成,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美好幸福的畫卷正徐徐展開......記者從馬鞍山市獲悉,到2020年,馬鞍山全市城鄉垃圾將基本實現“全焚燒、零填埋”,所有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美麗鄉村中心村的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自然村常駐農戶衛生廁所改造任務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