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前,人工智能首次被提出,它的定義是讓機器能夠像人那樣的思考。如今,我們是時候進入人工智能2.0時代了。”6月15日,在杭州舉行的“‘人工智能+’產業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這樣說道。
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將如何為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本場論壇上,數位學術界與企業界“大咖”分享新觀點,探討新趨勢。
“當前人類對人工智能的需求、社會環境、科技基礎都發生了變化,人工智應該升級。只有把機器的智能和人的智能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人機融合的增強智能,才能夠更好為人類的服務。”潘云鶴表示,當前,各種穿戴設備、腦控或肌控外骨骼機器人等機器誕生,人工智能2.0技術已露端倪。
“中國有著長期信息化所積累的互聯網與大數據基礎,有著對人工智能換代的前瞻性戰略性分析與規劃。我相信,中國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一定能夠促進中國的經濟與社會走向一個高質量、高水平的快速發展期。”對于中國人工智能的未來,潘云鶴充滿信心。
除了工業領域,人工智能邂逅農業生產,也能擦出不一樣的火花。“比如,我們在進行農業培訓時,引入大數據虛擬場景,將對農民掌握農業知識產生重要的影響。就給果樹的剪枝而言,剪得不好將影響產量。如果先用虛擬剪教會農民正確的操作方法,既能交給農民技能,又不會對真正的果樹產生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教授說。
他還認為,當前人工智能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機器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切入點,“中國的農業機器人在自動駕駛農機、植保無人機、擠奶機器人等方面已經形成較好的產業化局面。未來,要解決實際問題,就要把已有的人工智能的技術跟農業的特點進行融合,不斷創新。”
此外,作為服務業領域企業,螞蟻金服一直在進行人工智能賦能金融領域的探索。“在金融領域,業界常面臨風險、數據的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挑戰,這背后就需要人工智能的協助。”論壇上,螞蟻金融服務集團首席AI科學家漆遠說。“比如,面對貸款違約風險,螞蟻金服出開發出一套監督系統,可以把高風險情況區別出來,有效降低風險,推動貸款業務的發展。”(浙江在線記者 曾楊希 趙磊 甘居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