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浙江頻道 > 浙江要聞

央廣網

城市垃圾突圍"最后一公里" 世界難題浙江探索

2017-01-04 13:42:00 來源:浙江在線

  央廣網杭州1月4日消息  國家發改委、住建部2016年聯合提出,到2020年底,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類,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破解“垃圾圍城”困局,浙江一直在先行先試。早在2000年,杭州就是8個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之一;經過15年探索,又成為國家第一批26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之一。不僅如此,目前浙江省所有市、縣均實現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每個市、縣都有1座及以上末端處置設施;縣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26%,無害化處理率位居全國前列。

  然而相比農村,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仍有不少短板,如居民自覺意識不夠、約束機制缺乏、市場適應性和技術路線不明確等,要形成更加現代高效的分類回收體系,仍需不斷探索。

  居民習慣如何養成

  在杭州市西湖區翠苑五區,設有多個垃圾房。按照分類投放要求,每個垃圾房都配有“餐廚垃圾”“其他垃圾”等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但記者日前發現,桶里面的垃圾仍舊“一團混”。有居民反映,垃圾分類剛推行時有很多人響應,后來由于一些居民未養成分類習慣,影響到周圍其他居民,分類做法最終未能堅持下來,如今已變成“哪個垃圾桶空著就投哪個”。

  居民難以形成分類投放習慣,一直是城市垃圾分類推進緩慢的主因之一。去年6月,杭州市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曾對各區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工作情況開展檢查,發現問題725處,其中垃圾錯投、分類錯誤等問題419處,占總數的57.8%。

  放眼全球,推行垃圾分類,都需要長期的理念推廣、習慣養成。從1980年起,日本通過10年全民教育,逐步建立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類制度;瑞典在培養國民垃圾分類意識上,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時間,對不愿意分類的人,政府重新設計垃圾容器,提高亂扔垃圾的難度。

  如今,這些經驗正被浙江省各地廣泛借鑒。各地通過居民使用手冊、社區宣傳櫥窗、移動宣傳板等形式,加強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杭州、寧波還推出電視公益廣告。杭州、寧波、嘉興、紹興等地,建立了由環衛工作人員、街道干部、小區管理員和熱心市民等組成的分類現場指導隊伍,在早晚垃圾投放高峰時段到現場指導,提高分類正確率。

  分類制度如何規范

  垃圾怎么分,分類之后怎么處理,分類不到位怎么監管?在推廣城市垃圾分類的過程中,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各地。央廣網一項調查發現,九成以上網友表示,平時沒有垃圾分類意識,主要原因除了“習慣不到、沒有受到相關宣傳普及”外,就是“分類價值不明確”。

  “目前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小區,大多依靠物業監管落實,需要小區保潔員進行二次分類,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只能夠應付考核,治標不治本。”杭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監管中心分類指導科科長曹勐奇說。

  缺乏制度性約束,是垃圾分類推進緩慢的重要原因。有專家指出,現行法律法規對生活垃圾分類只有鼓勵性條款,對各級政府職能、公民權利義務、分類行為規范等,缺乏明晰的剛性約束和制度規范。

  為補足制度短板,讓垃圾分類更有章可循,杭州在國內省會城市中率先出臺實施《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并配套發布《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范》,規定居民垃圾分類不到位,最高可罰款200元;寧波也啟動了《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立法;溫州、紹興、臺州、麗水等市則結合實際制訂有關條例,對生活垃圾分類提出了制度要求。

  有了制度約束,垃圾分類的監管力度明顯提升。《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截至2016年11月底,共發出整改通知236條,執法處罰案件約40件,有18名居民受到處罰。

  共治機制如何形成

  引入企業和社會資本,建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讓垃圾處理產生價值,是各地期盼的垃圾處理長效模式。

  但有專家指出,我國垃圾回收方式與發達國家不同,多數有價值的廢品通過賣廢品、撿破爛等形式回收利用,剩下一些價值較低的廢物,如舊衣服、廢玻璃等,看似可回收,實際上回收成本比生產新產品還高,“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社會資本不愿意進入,居民參與度也難以提高”。

  這種困境正被打破。去年6月,浙江本土企業、從事垃圾回收再利用的“虎哥回收”,在杭州市余杭區選擇了10個社區,與街道、社區物業合作,試點“互聯網+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新模式。

  按照這種模式,居民只需完成垃圾“干濕分離”,即餐廚垃圾、廁所垃圾為“濕垃圾”,其余垃圾為“干垃圾”,“虎哥回收”都負責回收,并付給居民每公斤0.6元的“環保金”。用這些“環保金”,居民可在“虎哥回收”設置的回收站、便利店換取近2000種商品。

  “這種分類方法簡單易操作,又有利可圖,居民參與度非常高。”公司副總經理胡振斌告訴記者,試運行半年多來,10個小區居民平均參與率近90%,有的達95%以上,同期生活垃圾減量達26%。

  這種“政府—企業—社會”共同運作的垃圾分類模式,如今正在浙江省推廣。據浙江省建設廳介紹,目前已有127個小區開展智能垃圾分類試點,利用二維碼、物聯網等手段,采取積分獎勵等形式,提高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編輯:王宜佳

關鍵詞:垃圾分類;難題;探索

說兩句

相關閱讀

民生三問:浙江鄉村分類的垃圾都去哪了?

通過3年持續推進,浙江目前采用機器堆肥設施處理的村有1324個,微生物發酵快速成肥設施處理的省級試點村達到380個。”  百姓對垃圾分類工作肯定的背后,是浙江完備的頂層設計、各級政府配套的資金支持以及所有村民親身參與的共同結果。

2017-01-02 10:36:00

【治國理政新實踐·浙江篇】率先突破“垃圾圍村”困局一個世界性難題的浙江探索

【治國理政新實踐·浙江篇】率先突破“垃圾圍村”困局一個世界性難題的浙江探索,尤為難得的是,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有83個縣(市、區)的4500個建制村,以更高的要求,對垃圾進行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大量試點實踐顯示,這些模式較好實現了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全省農村每年減少垃圾40多萬噸。

2016-12-28 16:33:00

浙江領跑垃圾分類 世界性難題的浙江探索

2016-12-27 08:37: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推薦視頻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

點擊排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807188 新聞熱線: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2 京ICP證150508號 京公網安備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介紹 | 央廣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