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郊原似掌平,竹枝唱出盡吳聲。”嘉興嘉善5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們從未有過如今這樣的環境自信。
從腳下的土地到頭頂的天空,一張看不見的“環保天地圖”已經織就,它是嘉善生態環境盡職的守衛者。今年前三季度,以智慧環保為輔助,嘉善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立案242起,累計作出處罰決定215份,處罰金額1155.86萬元,辦理大案要案42件,環境執法力度位居嘉興首位,全省前列。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嘉善這幅“環保天地圖”,正是對人民呼喚的積極回應。
水陸空全覆蓋
讓監管更智慧
如今的嘉善,不論是重點企業的排放口、蜿蜒河道的水質斷面還是百米高空的煙囪排氣口,在我們看得到或看不到的重要環境監管區域,都有環保“智慧眼”24小時放哨守衛。
在嘉善縣環保局四樓生態環保大數據應用中心內,我們看到了“環保天地圖”的“智慧大腦”。2米多高的顯示屏幕占據了整整一面墻,一邊動態播放著嘉善全域范圍內103個重點污染源、9個地表水站、2個大氣站、4個高空視頻的實時環保在線監測數據和視頻;另一邊則是各個監控點的實時監控畫面,工作人員可以隨時調閱抽查。
若出現超標情況,“環保天地圖”會立即明確污染源的確切位置,在地圖上以紅標閃爍,同時發送報警短信。這條報警短信會分別被發送到環保相關工作人員、企業相關負責人的手機上。
前不久,監控大屏幕上位于天凝鎮的一家重點污染源監控企業出現紅標閃爍。在接到報警短信后,天凝鎮環保所的工作人員15分鐘后趕到現場查實,該次報警是由于監控設備故障。執法人員通過“環保天地圖”的手機端,調閱該企業近幾個月的監控數據記錄。“通過手機端,我們可以隨時查閱企業的基本資料和監控數據,以便做出更全面的判斷。”執法人員說,有了“環保天地圖”,自己就像帶著“會行走的數據庫”。
15分鐘,這是從監控發現異常到問題解決的嘉善速度。嘉善縣環保局信息監控中心主任沈玲紅介紹說,嘉善建立的“天上無人機、地上攝像機、面上智能機”立體化監管網,前端執法能定位、能測量、能預警,后端管理能跟蹤、能監控、能分析,“環保天地圖”已經改變傳統的環保監察模式。
各方面齊聚力
讓動員更廣泛
有人說,“環保天地圖”就像是路上的交通違章監控,給企業全天候戴上“緊箍咒”。嘉善縣環保局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張雄興卻認為,這話只說對了一半。自“環保天地圖”上線運行2年多來,這位在環保監察一線工作十余年的“老環保”感覺到,企業對待環保的態度已從“推著跑”轉為“急著趕”。
早在“環保天地圖”設計之初,就有人提出過疑問:報警短信發給工作人員就夠了,為什么還要發給企業負責人?殊不知,這條發到企業負責人手上的警報信息,似乎比環保工作人員的檢查起效更快。收到短信的企業主,往往會第一時間趕到監控點自查原因。“工作人員趕到時,十次里面有八次企業負責人早就在旁邊等著了,有些還開始了自查。”張雄興說,過去對pH、COD等數據指標一無所知的企業主,如今也會檢查中插上一句:“這次是什么超標,氨氮嗎?”甚至有企業主會比對超標的數據自發“對癥下藥”。
其實,“環保天地圖”牽動改變的不止是企業,張雄興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也不輕松。11月初,縣監察大隊組織的一場“雙隨機”抽查,發現某企業的監控數據異常:盡管未出現超標警報等情況,但數據恒定、沒有波動。張雄興憑借經驗判斷,其中可能存在著數據失真。“‘環保天地圖’里的數據永久性保存。若是遺漏了該查處的問題,今后追責起來,前面檢查人員都有責任。”他覺得,對于環保執法人員而言,“環保天地圖”也像是“緊箍咒”,工作是否到位、執法是否嚴格、查處是否全面,在客觀數據面前一目了然。
全社會共治理
讓生活更美好
嘉善,襟蘇帶滬,獨特的地理位置帶來充沛的發展優勢,也成為向蘇滬展示浙江魅力的窗口。“接軌上海、擴大開放、融入長三角戰略目標的實現,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嘉善縣環保局黨組成員項平介紹,“環保天地圖”不僅成為嘉善生態環境的結實后盾,更幫助“兩省一市”打破地域界限聯防聯控。三地聯動監測、聯動執法、信息共享,成為共飲一江水、共建水源地的共同體。
除了突破地域的局限,“環保天地圖”還打破了部門之間的藩籬。沈玲紅介紹,目前嘉善環保局已經和人防、水利等部門共謀合作,將水利部門的27個河道監控點位和人防部門的24個監控點位納入“環保天地圖”,下一步還將爭取和更多部門達成合作,共享資源。
嘉善人發現,這張看似神秘的“環保天地圖”其實很接地氣。打開嘉善環保局的官方網站,點開“GIS地圖”板塊,除了大家最為關心的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還可點擊查詢自家附近重點企業排污的月度信息和數據曲線圖,讓百姓對企業排污情況也能了如指掌。“‘環保天地圖’并不以查處為目的,而是更想培養起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管理局面。”項平說,十九大報告提出“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讓“環保天地圖”的未來發展方向更加明晰。
“我的家鄉在嘉善,魚米之鄉美名常伴。春天雪水剛融完,爛漫的柳絮已開滿河岸。”嘉善人在詩歌里描繪的美景,已然成為家鄉真實的寫照,而在詩歌中綠水碧波、柳絮紛飛的景色之外,“環保天地圖”正堅定捍衛這一方生態環境。(記者 江帆)
編輯:
傅煒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