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29日消息(記者 曹倩)“ESG相當于九年制義務教育,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最底層的標準,ESG大家也都應該披露,只是大型企業對環境要求和社會貢獻的責任更大,可能需要更多做披露。”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吳群近期做客第9期《中上協會客廳》時表示,作為公眾公司,無論標準如何,都應該要披露ESG報告,展現出一家企業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規劃。

作為全球領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十余年來主動披露ESG的同時,也享受了一定的前期紅利。吳群認為,從長遠來看,ESG在業務上有正向貢獻,也會反過來倒逼公司的合規意識。從融資層面來說,有不少專項的ESG基金和長線基金,如果企業的ESG報告在境外得到更高認可度,境外資金買入后就可能三五年不動,企業再融資就能更加便利。

針對ESG評級標準的公允性問題,吳群表示但不一定需要人為地統一標準。不同行業、不同公司在不同階段、不同地域對ESG的需求和標準都未必相同,可以通過解決一些技術問題去完善它。

天合光能助理副總裁、董事會秘書 吳群

ESG符合資本、人才、運作等全球化要求

2021年被中國投資者稱為“中國ESG元年”,2022年A股上市公司ESG報告披露率逐步提升,而今年,根據中上協數據,截至4月底,逾1700家公司在年報外單獨編制并發布2022年ESG相關報告,披露率34%,較上年進一步提升。

對于中國上市公司ESG披露率逐步提升的現象,結合天合光能近幾年實踐,吳群表示,天合光能對ESG的重視程度一直在提升。

據吳群介紹,2010年至2020年美交所上市期間,天合光能將這一項稱作“社會責任報告”在年報中披露;2016年到2020年改叫“ESG報告”,同樣在年報中呈現;2020年之后,天合光能開始發布單獨的ESG報告,進而于2022年將其升級為“可持續發展報告”。

“伴隨這個過程,我們中國光伏行業也是從原來的‘兩頭在外’,變成今天一個在全球占90%產能的第一大市場,成為最有競爭力的行業。”吳群表示,“我們的資本、人才、運作要符合全球化的各方面要求,這是自然發展的一個結果。”

至于如何管理ESG風險,吳群表示,此前光伏行業“兩頭在外”,歐美本身對于公司所提供的清潔能源的要求就比較高;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市場關注度提高,公司本身就需要承受ESG的要求,因此也在逐步提升ESG披露規格 。

“我們這個行業真的是ESG的一個受益者,個人覺得我們做得也還不錯。”吳群表示,“從能耗、碳排放和水治理這一塊來講,我們原來指標是2025年比2020年單位強度的規模下降50%,但到2022年,無論是碳排放、能耗亦或水的治理和排放,單位強度都已經提前達到2025年的要求。”

就發展階段而言,吳群也認為應該靠ESG將公司梳理一遍。吳群指出,天合光能有大合規的小組,在公司管理層層面有ESG工作小組,在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層面還有專門的可持續發展小組。

“所以我們真的是從治理本身就非常關注ESG,對供應商從全流程的包括E(Environmental 環境)、包括S(Social 社會)的要求也很高。”吳群表示。

ESG助境外資本買入后筑牢底倉

有了ESG的底層基礎,如何在公司實際投資及運營中做得更好,吳群從橫縱兩個方向做出解答。

“光伏行業利潤最高的兩個區域是歐洲和美國,橫向來看,天合光能在2022年上線了一套系統,比同行準備得好一點,商機就抓得快一點。縱向對比,我們逼著自己在全球各個地方做布局,比如在合規、風控方面其實當地人更熟悉,因此我們在全世界40多個國家地區布局了160多個辦事處,2萬多員工里面有6000多號管理人員,其中2000多人是外籍,布局得好一點,業績也強一點。”吳群表示。

吳群又從融資層面指出,光伏行業因其發展快的特性,需要更高融資和更高市值,當前新能源行業增量資金多為北上資金,境外有不少專項的ESG基金和長線基金,如果企業的ESG報告在境外得到更高認可度,境外資金買入后就可能三五年不動、筑牢底倉,企業再融資就能更便利。

“橫縱來看,ESG對我們行業業績提升很有幫助。當然,它確實有成本。”吳群坦言,“我們也是請了專業的第三方來做可持續發展報告,但從長遠來看,業務上有正向貢獻,會反過來倒逼公司的合規性,然后從戰略考量上去做全球化的產能布局,這是有正向作用的。”

國內外評級標準未必需要人為統一

全國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在今年兩會議案中指出,我國的全球化企業和出口型企業面臨著多重風險和挑戰,由于全球ESG監管趨嚴,國際ESG評級體系存在局限性,中國企業的國際品牌聲譽、海外業務拓展機遇和獲得海外投融資的機會受到較大影響。

在談及國內企業所面臨的國際ESG評級存在的公允性問題,以及是否應該統一國內外評價標準時,吳群坦言,自己能切身體會到公允性問題,但不一定要刻意統一標準。

“全世界不同行業、不同公司在不同階段、不同地域對ESG的需求和標準都不一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不一樣。這里面由于一些原因造成了偏差,我們就要去解決它的瑕疵問題,而不是把它人為地調成一個統一的標準。”吳群認為,“我們可以通過解決一些技術問題去完善它,最后發展到一個階段使得理論和實踐相統一后,就能自然而然地實現標準的統一。”

吳群以發展中國家舉例,最終廣泛得到認可的應該是一個、幾個或者幾十個標準,而不像現在這樣幾百個標準。

吳群同時認為,ESG和ESG報告是兩碼事,可以類比學習和考試拿證書的關系。

“任何規模的企業都有自己的負責人,企業發展都要天人合一,其實都要和自然相和諧。每個企業都要做,無論它叫不叫‘ESG報告’,最終都要遵循ESG的方向去發展。”吳群認為,既然作為公眾公司,ESG報告是一定要披露的無論披露標準如何,這能反映出一家企業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規劃。

“我們都要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這是一個最底層的標準,ESG也是如此,只是大型企業對環境要求和社會貢獻的責任更大,可能需要更多披露,當然,這個標準是可以商榷的。”吳群表示,“我們已經披露了十幾年,科創50成份股也要求必須披露ESG數據,所以站在公司角度,我們對ESG報告的接受度和理解度可能更高一些。”

愿意承擔ESG的投入和成本

在本期《中上協會客廳》節目錄制中,有多位嘉賓指出,買方市場非常希望公司主動加強ESG信披,盡管企業不應被強制套上ESG信披的“緊箍咒”,但企業也應該有對自我的要求,ESG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實現首先要有內在驅動。

談及ESG是否正有效地從正外部性向內部驅動性做轉化,吳群表示,站在資本市場運作角度來看,這一特性是比較明顯的,因為正好與中國股市的科創板和新能源這一塊時間節奏相吻合。

“咱們新能源在2021、2022年的資本市場表現還不錯,如今到2023年受TMT和AI影響,新能源行業是承壓的,但在這個時間點我們能從資金流向中看到,境外的一些長線基金或ESG基金都在流向新能源,他們開始頻繁做調研,這已經不是秘密了。”吳群表示,國內銀行都在推動綠色金融,而綠色金融的底層要求就是披露ESG發展報告,所以對于新能源行業而言,無論從股權融資、債權融資還是銀行間融資,ESG都在這個時間點發揮了它的作用。(央廣資本眼)

編輯:李慧敏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