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臺蠶繭
2013-06-20 14:44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東臺市位于江蘇中部沿海,境內一馬平川,素有“黃海明珠金東臺”的美譽。東臺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有著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西溪古鎮是神話傳說“天仙配”的發祥地,東臺發繡天下一絕,發繡工藝品暢銷海內外。東臺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生態示范市,江蘇省文明城市,江蘇省最安全地區之一。
東臺依海而生,拓海而興,擁有85公里海岸線,灘涂面積156萬畝,并以每年150米左右的成陸速度向大海延伸,年新增土地超萬畝,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一塊處女地。隨著江蘇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江蘇沿海中部重要的節點城市,東臺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綠色旅游蓬勃興起、沿海開發蓄勢待發。該市以建設國家級百萬畝灘涂綜合開發試驗區為龍頭,同步推進灘涂圍墾和深水大港建設,實現港口、港城、港區聯動發展,打造跨越發展的新增長極。
東臺,古以鹽富,近以農興,今以工強。近年來,東臺緊緊圍繞“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和“全省爭先、蘇中領先、蘇北率先”的發展定位,大力實施以工興市第一方略,突出轉型升級、沿海開發和城鄉統籌等工作重點,大力培植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紡織機械等特色產業,著力推進經濟快增快轉。東臺是2008年度長江三角洲地區最具投資價值的城市,是江蘇長江以北唯一的縣級中等城市,連續11屆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在蘇北率先建成全面社會小康。先后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綠色能源示范市和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等稱號。
東臺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動力,正以全新的面貌進行改革,百萬人民正用勤勞的雙手把東臺發展成為一個閃耀江蘇的中等城市!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栽桑養蠶織絲的國家,而地處黃海之濱的江蘇東臺則是我國首家“中國繭絲綢基地”,素有“中國繭都”之美稱。它創建的“黨群組織+公司+合作社+協會+蠶農”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和“二次分配”利益聯結機制全國聞名,被譽為“東臺模式”,在全國同行業內推廣。“一棵樹、一粒繭、一根絲”締造了“拉動二十萬農民致富”的佳話。
這種對人類作出很大貢獻的昆蟲叫做“蠶”,它吐出來的絲有珍珠之光,是自然界中集輕、柔、細為一體的天然纖維,即使在化學纖維日新月異的今天,蠶絲仍然被業界譽為“纖維女皇”,其主要成分為純天然動物蛋白纖維,其構造和人類的皮膚是最相近的。它具有的一些衣料特性是其他纖維所望塵莫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養蠶業有著十分光明的前途。
然而,蠶又是一種十分嬌嫩的昆蟲,一點點化學藥劑都有可能危害到它的性命,所以蠶的養殖很有講究。
東臺市蠶桑技術指導管理中心主任 楊斌:“從桑樹的栽培開始到蠶種催青,蠶室蠶具消毒,小蠶共育、大蠶飼養和熟蠶上簇、采繭交售等,各環節對溫度、溫度、光線、葉質都有較高的要求,要做到調溫飼育,稀放暢養換氣,良桑飽食,提青分批,消毒防病,特別是做好家蠶防病防毒,才能保證優質高產。”
目前,東臺現有桑園16萬畝,年產蠶繭近40萬擔,行業產值25億元,繭絲總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多項指標全省第一。
唐洋鎮心紅村二組蠶農吳海燕:“我首先是抓好桑園施肥,每畝桑園施足有機無機肥200公斤。另一方面,抓好桑園治蟲,嚴格按照配方用藥,抓好小蠶共育,特別注意溫濕度調節和選用適熟桑葉,另外就是抓好大蠶飼養,做到稀放暢養,讓蠶吃飽吃足,還有就是抓好上簇及簇中管理,堅持室外預掛,室內營蠶。這樣蠶繭才會有一個好的質量。”
東臺蠶絲之所以名聞天下,不僅因為它有優良的蠶種,高超的養殖技術,全國一流的繅絲工具和操作技術,最根本的還是因為區域特殊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具有污染少,天然環保等優點。
東臺市蠶業協會理事長丁志用:“我們東臺的氣候特殊,由于我們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長江口以北,全年風調雨順。我們的土壤土質特殊,因為我們這個地方是沖擊平原,土壤里含有大量的豐富的各種元素,我們土壤具有夜潮性,不管遇到什么干旱季節或者什么特殊氣候,土壤即使白天干燥了,經過一夜,我們土壤里的水份仍然很充足,其它地區沒有我們這個土壤狀況的,為什么我們桑樹的長勢、葉質好于其它地區?它有一個比較豐富的比較營養含量的土壤。”
“水清則絲白,水重則絲韌。”丁志用說東臺水網之域其實就是孕育東方絲綢的“母體”,這里水質澄清、水清如鏡,又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用這種水灌溉長出的桑葉鮮嫩肥美,蠶吃了這種葉子,以后繅出來的絲既白又韌。
如今,東臺蠶繭已登上“全國300個最具綜合價值量的地理標志產品”榜,先后注冊了“星云”、“星彤”、“明星星云”、“東臺蠶繭”等商標,其中,“星云”商標被認定為省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星云”牌干繭先后獲江蘇省名牌產品稱號和中國國際農博會名牌產品稱號。“東臺蠶繭”、“富安牌繭絲”、“星云牌繭絲和絲綢制品”質量居全國前茅,市場供不應求,享譽全球。繭絲綢已成為東臺對外交往的靚麗城市名片。
編輯:劉思思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