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0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生態環境部日前繼續通報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進展。其中,水源保護區內存在的環境問題主要包括:生活面源污染、工業企業排污、農業面源污染、旅游餐飲污染、交通穿越等項目。截至目前,全國大部分飲用水水源地均已依法完成保護區劃定工作,但仍有109個飲用水水源地尚未完成保護區劃定。
另外,在農業農村部7月底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也曾提到,農業農村部于2015年打響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畜禽糞便秸稈地膜基本資源化利用的“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任務,2017年又進一步啟動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可以說,目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正扎實推進。
盡管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涉農環保工作還面臨諸多壓力和挑戰。農業農村部日前出臺的《關于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重點要抓好五項工作,其中第一條就是要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制度體系、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制度體系和多元環保投入制度體系。
對此,《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觀察文章《打好農業污染防治攻堅戰》。文章指出,近些年,我國農業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就,但回收率低、處理費高依然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推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還需要政策發力、落實給力、監管得力。
近年來,針對農藥廢棄包裝帶來的污染問題,相關部委不斷完善政策設計,各地也在陸續探索管理辦法。然而面對龐大的農藥使用量,有專家指出,當前農藥廢棄包裝處置管理還比較滯后,要打好農業污染防治攻堅戰,治理還需不斷升級。
在農業生產中,如何處置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我國是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隨意丟棄的農藥包裝廢棄物超過30億個。由于缺乏專業的回收處置機構,農藥包裝廢棄物面臨無處可去的尷尬;而監督機制的不完善也導致農藥垃圾無人問津。田間地頭、灌溉溝渠隨處可見的各類農藥包裝廢棄物不僅嚴重污染了土壤和水體,更對農民生產生活造成不良影響。一邊是居高不下的農藥使用量,一邊是回收難、處理難的困境,農業污染防治的短板亟待補齊。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解決好農業污染事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事關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自2015年打響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以來,一個重要突破口是在實現化肥農藥零增長基礎上,規范、控制、引導農藥廢棄物的處置。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與基層探索的不斷推進,初步搭建起了農藥規范使用的“四梁八柱”。
就現實來看,我國農業多以一家一戶生產為主。農藥使用量大而分散、各地發展不平衡的現狀決定了我國全面推進這項工作既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又要堅持不懈。
農村綠色發展、農業污染防治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打贏農業污染防治這場攻堅戰,呼喚更精細的現代化治理,需要在解決一個個諸如農藥包裝廢棄處理問題中向縱深推進。只有這樣,才能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