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7日消息(記者晁向榮)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有媒體報道,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牽頭,《鄉村振興法》目前已經啟動了立法程序,到2020年之前有望正式發布。這部法律會有哪些重要內容?從法律的高度要保障什么、限制什么呢?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抓緊開展研究制定鄉村振興法的有關工作,把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政策法定化,充分發揮立法在鄉村振興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一號文件強調,“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莫紀宏認為,目前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已經倒排工期,可以說,鄉村振興法立法也是迫切任務。
莫紀宏:現在鄉村振興的關鍵問題應該通過什么辦法解決呢?可以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精準扶貧、政府投入,這些工作需要有章有法,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下,要有法律,要明確各級政府的責任,尤其市縣一級政府在振興鄉村中的具體責任。如何分配財政資金,如何投入公共服務,它涉及到的權利和義務問題,都需要加以明確。政府有政府的責任,老百姓有老百姓的責任,各自明確之后,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鄉村振興戰略包含的內容極其廣泛,其中破除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障礙是一大難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目前許多涉農法律法規立、改、廢滯后,有些禁止性規定也已顯得不合時宜,有必要進行系統化梳理和規范。其中,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立法應當有所作為。
李國祥:鄉村振興戰略涉及到改革,但不完全局限在改革。比如土地管理法,能不能跟上鄉村振興戰略的步伐,現在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都明確“兩權分置”,但政策上已經允許“三權分置”,所以法律的修改相對于實際發展有一定的滯后期,通過鄉村振興法可以賦予“三權分置”等政策合法性,在一定范圍內可以突破過去的法律的約束。
鄉村振興通過立法,進一步明確目標、要求、原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由政策上升到法律,又高了一個層次。李國祥認為,通過立法可以確保投入和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但更重要的是法律具有約束力,這才是鄉村振興立法的題中之義。把握法律這個突出的衡量標志,才能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增加一個手段、一份力量、一個依據。對此,莫紀宏十分贊同這個觀點,他同時也認為,要讓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明確化、制度化,規范農民的權利和義務同樣重要。
莫紀宏:圍繞任務要安排好不同層級的國家機關各自的職責。第二,也劃定村民的權利義務,在鄉村振興中農民肯定是權利的擁有者,利益的獲得者,同時也要盡義務,要通過法律加以規定,才能放在紙上明確化、制度化。
此外,據媒體報道,“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也正在研究制定中,目前初稿已經形成,今年有望出臺。而圍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我國也將制定一部專門的法律,對組織架構、成員身份、權責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