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12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日前,審計署發布第二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跟蹤審計結果,抽查的59個貧困縣中,12個縣財政資金統籌盤活不到位、項目推進緩慢,導致6226.11萬元資金結存1年以上,其中5585.07萬元結存2年以上。
每一筆扶貧資金,背后都關聯著一批貧困家庭,錢到不到位、用沒用好,關系到他們能否按期脫貧。所以,這雪中送炭的扶貧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實在讓人著急。
扶貧資金為何“睡大覺”?扶貧干部說:有些資金條條框框太嚴,政策難銜接;脫貧離不開產業,有的產業門檻高,有的產業風險大,干部怕擔責,有錢不敢花。
對此,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認為,扶貧干部的責任心,是否有作為是影響扶貧資金實際使用的主要原因。
竹立家:根據我的調研和觀察,還是干部對中央扶貧的戰略意義了解不夠深刻,二是一些干部不作為、懶作為的現象在一些貧困縣確實還是存在,這種狀況導致扶貧資金用的不是地方,包括存在假扶貧、資金睡大覺等種種負面現象表現很突出。
歸根到底還是一些干部責任心不到位、不作為,理解中央扶貧工作不深入所造成的,改變這種狀況的一個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強化監管,強化問責,只有這樣,才能推動一些干部利用扶貧資金幫助貧困戶脫貧。
竹立家認為,扶貧資金之所以閑置,既有制度層面問題,也有一些干部不擔當、不作為問題,不能簡單處置、搞一刀切。在制度方面,需要突破一些政策瓶頸,讓好的政策落地。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基層黨建的問題。竹立家認為,基層黨組織關系到村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面貌,關系到扶貧資金用沒用到位,關系到村民能否脫貧致富,要重視黨建在扶貧攻堅中的作用。
竹立家:以黨建推動扶貧,最根本的是從縣委到村干部,從黨的領導干部一直到普通黨員,在扶貧過程中要有擺脫扶貧的精神狀態,并且把精神狀態傳導到貧困戶,使貧困戶主動積極地脫貧地意識加強,形成扶貧攻堅的氛圍。下一步要在2020年真正實現全國脫貧,還必須強化監督,在問責方面拿出一些剛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