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黑土地,滿目綠色。在陽光的照射下,九臺區紀家街道一塊大田里的玉米更顯茁壯。“這幾天真熱,赤眼蜂防螟已經完成了。”鳳財農民種植業合作社負責人張鳳財走出玉米地,擦去臉上的汗水。
“這片地是我們從農民手中流轉的。”站在地頭,廣闊的農田一眼望不到頭,雖然玉米價格降低,但張鳳財今年依然流轉了300公頃地種玉米,“我流轉的這些地全部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全程機械化,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量,收入會比農民自己種高不少!”
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讓當地的土地資源配置得到了優化,不僅增加了鳳財合作社和農民的收入,更帶動了當地現代農業的發展。
一直以來,農業經營規模過小是長春市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最大制約。“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后,長春市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有序推進。
在長春市農村,像鳳財合作社這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擔起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重任。近年來,長春市各類強農惠農政策重點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有力地促進了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6年底,全市農民合作社發展到14083個,家庭農場發展到3091個。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橫向合作向縱向合作深化,從單一功能向多種功能拓展,從傳統合作向新型合作演變。”長春市農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數量快速增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更多現代生產要素、先進經營模式、科學發展理念引入農業,不斷提高農業集約化、組織化、產業化、市場化水平,讓全市土地流轉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高、效益逐步顯現。2016年,長春市流轉土地40.15萬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32.5%。
為推進適度規模經營走向深化,長春市正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服務主體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骨干力量,充分發揮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在農業機械和科技成果應用、綠色發展、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引領功能。
今年,長春市繼續加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力度。開展市級示范家庭農場評定活動,年內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新增500個、家庭農場新增500戶。服務和引導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全市農村土地流轉比例提高4個百分點,達到36.5%。
預計到2020年,長春市農業經營方式將基本實現由分散家庭經營向專業化、合作化的適度規模經營轉變,農戶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比重達到55%以上,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