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牟漢杰)在貴州的一些貧困山區,茶葉成為拓寬農民致富路的特色產業和綠色生態富民產業。眼下正是采摘春茶的“黃金季”,中國科協“科技助力精準扶貧”記者行走進貴州畢節、遵義等地,記者發現留守老人成為當地采茶的主力,收入可觀。
在貴州省余慶縣白泥鎮迎春村,雨后的茶山,云霧繚繞,青翠欲滴。68歲的茶農謝麗蓮一大早就來到茶園搶摘茶尖。據老人介紹,像她這樣的采茶水平大約一天能采40斤,每天有150元左右的收入。村委會主任楊緒友告訴記者,近幾年在貴州省科協的大力幫扶下,迎春村調整了種植結構,全村大規模種植起了茶葉,目前種植面積已超過3000畝,直接帶動本村和鄰近村就業150多人,其中相當一部分為老人,為當地群眾人均增收千元。
記者隨后來到黔東南州雷山縣望豐鄉望豐村的茶葉基地。在巍峨綿延的青山上,成片相連的茶樹吐露著綠芽。在這面積有近5000畝的茶園里,隨處可見忙碌的老人。他們五顏六色的服裝與剛剛吐露出新芽的茶園交相輝映,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采茶風景線。雷山縣茗聚園茶葉專業合作社是該村最大的茶葉合作社,有茶葉基地3800畝。理事長吳江告訴記者,每年采茶時間也就2-3個月,在此期間,他們用工需求大,因本村的茶農要在自家茶園采茶而分身無術,只能找附近的村民過來采茶。留守老人體力完全可以滿足采茶需要,每年不出家門也能有1萬多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