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川米優化”“放心糧油”等工程
改革供給側做強四川農業
本報訊 記者昨(11)日從省糧食局獲悉,近日該局出臺了《深入推進四川省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指出,我省口糧雖然能自給,但群眾對優質供給的量和質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提高糧食產業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以提高糧食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糧食產業體系,促進糧食流通工作由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高效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方案》提出,要以綠色發展引領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發展優化供給產品結構,以開放發展蓄積供給側改革動能,著力構建區域糧食安全保障新體系,提升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水平,增強糧食產業經濟活力,優化糧食產品供給結構。未來我省將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實施“三大行動”和六大工程。
具體而言,我省將打造以成都為核心的“西部糧谷”,以成德綿為核心的“川糧全創核心區”,開展川糧倉儲科技集成創新試點,打造“川東北綠色生態糧油供給基地”,鼓勵開展糧食加工企業綠色化試點,積極推進綠色倉儲體系建設,實施“川糧 人 才 工程”。
我省還將規范開展 “川糧產后服務工程”“川糧放心糧油工程”“川米優化工程”“川糧品牌提升工程”、川糧“三產融合”示范工程和川糧“3+2”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工程。今年省級財政將支持144個項目單位建設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推動建設全省放心糧油示范市試點,提高全省自產中端以上大米市場占有率,打造四川公用區域品牌,鼓勵糧油企業推進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推出一批滿足市場消費升級的新產品,開展稻谷、油菜籽“三產”融合發展試點,發展“種糧大戶 (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基地+加工企業”等多種形式的產業化開發模式,推進產區變景區、田園變樂園,圍繞提升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經濟區等糧食主銷區應急保障能力,發展特色糧油產業經濟。
(本報記者 樊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