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杰本報記者楊丹丹
從苗木種植和銷售開始,再到走草莓電商之路、農戶直銷生鮮超市,安徽省合肥市大學生丁丁一路走來苦中有甜。
丁丁是蜀山區小廟鎮人,2004年就讀于安徽廣播電視大學證券投資專業,畢業后來到江蘇南通從事銷售代理,一個月能拿到六七千塊錢工資,生活無憂。2009年回到合肥后,他又自學了法律本科專業,那一年,他回老家時發現田里拋荒非常嚴重,村民們大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能不能利用手頭上的資源回家做點事?這是丁丁的最初念頭。辭去工作,帶著朋友的不理解回到老家,丁丁跟著當地政府的政策走,發展苗木種植行業。承包了50多畝田地,丁丁從外地低價購進市場上短缺的苗木,專心伺候起來,他還將樹苗原價賣給周邊農戶,共同探討種植經驗。苗木效益好,市場是關鍵,丁丁經常會東奔西跑,去推銷成年的苗木,匯總各地市場信息后,形成一個銷售網絡。
2014年,是丁丁轉型最大的一年,他出資在草莓基地流轉了近70畝土地,種起了跟自己專業沒有任何關系的大棚草莓。與過去的批發銷售不同,他注冊了網店,做起了精品草莓電商銷售。
眾所周知,草莓不易儲藏和運輸,長途奔波,損耗很大,退換貨率非常高。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丁丁對草莓進行了精選和“美容”。每天,丁丁都要看下單地址,再結合沿途環境和當地天氣情況,選擇加冰袋和防震袋,下午4點去采摘,直接包裝,5點準時發貨,夜里溫度低,草莓耐儲藏,一般次日上午10點就能抵達目的地。
為了能更多地了解草莓網絡銷售的市場,丁丁還經常以買家的身份向全國其他草莓網店下單,“收貨后,再比價格、口感、包裝方式,還有如何跟買家賣萌做好服務,拉近距離。”
憑著自家“紅顏草莓”新品種的熱銷,好評如潮,銷路一路上漲,都賣到了北京、上海和深圳,最遠到了烏魯木齊,“價格最高峰時能賣到40塊錢一斤。”這意味著,在網上賣出一斤比批發價要多賺近20塊錢。
除了忙田里的事情,他還報考了安徽農業大學在職教育的農業經濟專業。“困惑當然有很多,除了虛心向其他種植戶討教外,自己也要多充電學習。”丁丁說。
丁丁告訴記者,農產品如果繼續走傳統的批發或銷售模式,會陷入無序競爭中,不利于擴大市場,借助網絡平臺,不僅能促進銷量,還能帶動其他產業共同發展。周邊種植戶也紛紛效仿起來,一開始他們連網店注冊都不會,丁丁抽出時間,專程為這些農戶培訓,毫無保留地教他們如何包裝、打包,保證銷量和質量。
今年,丁丁又擴大了10畝種植面積,考慮到前期成本投入大,當地政府還給他提供了8萬元免息貸款。
丁丁的到來讓村莊有剩余勞動力的村民多了收入來源,草莓基地常年需要用工,結合在家務農的婦女和老人,丁丁按小時工雇傭下來,一小時7塊錢,隨干隨走,一天也能掙個五六十塊錢,還不耽誤自家事。
現在,丁丁瞄準優質農產品市場,做起了實體店生意,在鎮上開了家生鮮直銷超市,做起農產品直銷生意,將田間地頭新鮮的水果、蔬菜和食材集中起來,通過門店體驗和電商運營形式進行銷售。
在這個時候,學過金融知識的丁丁就分析了成本風險,“如果只做一家店,算上運輸和人工,開支會很大,如果多開幾家店,這些成本會分散出去。”丁丁告訴記者,目前選址暫時先從城鄉結合部開始,再逐步擴大到城區,讓這些新鮮綠色的農產品真正走進千家萬戶。“第一家店‘五一’已經順利開業,主打農戶直銷生鮮,賣的都是從田間地頭現摘回的水果和蔬菜。”對于未來,丁丁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