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議:農業供給側改革科技要給力
2016-03-11 15:30:00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來自科研院校的代表建議:
農業供給側改革科技要給力
本報記者李飛
農業供給側改革是今年農業農村改革的大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確定的改革重點是: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短板如何補?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來自科研院校的3位全國人大代表分別給出了建議。
供給有特色
在需求側,市場需要安全健康的、有特色的農產品,高原特色農業就是一個相應的供給側。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農科院院長李學林今年的頭一個建議就是:把云南作為我國高原地區農業轉型發展及現代農業發展實驗示范區,加快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
李學林向記者解釋說,我國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國土資源面積高達69%,這些地區污染較少,產品有特色,通過農業科技的力量,完全可以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比如瑪咖,最早就是我們在2000年時引種到麗江的,生長在無污染的2800米高海拔地區,且不說它的養生保健功效,至少也是個‘好蘿卜’吧。”李學林說,像這樣的高原特色農產品,通過使用新品種、生物肥料等物化的農業科技成果,可以直接提升品質,再加上關鍵種植技術上的突破,效益可以大大提高。
供給要安全
如果土壤受到了污染,那么耕地上生長出來的農作物無論如何也無法滿足老百姓的需求。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謝德體今年帶了8個建議,其中3個與土壤資源保護有關。
“有些品種對重金屬不敏感,作物吸收得少,還有些品種雖然吸收,但主要保留在秸稈里面。在中度和輕度重金屬污染的地方,通過品種篩選可以保證農產品的品質!敝x德體說,他所在的學院目前做了大量研究,除了通過新品種的培育來適應土壤環境外,還可以通過施用生物肥料來改良土壤。
謝德體介紹說,利用生物技術,將畜禽糞便發酵,制成有機肥施用,可以提高土壤的酸堿度,使重金屬鈍化。重度污染區是沒法種糧種菜的,但是這部分比例比較小,但中輕度污染區域借助一整套的科技手段,還是可以的。
關鍵在原始創新
品種從根本上決定了可以向市場供給什么樣的農產品。解決農業供給側的優良品種問題,需要農業科技的原始創新做支撐。全國人大代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孫其信建議強化原始創新。他說:“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科技創新是基礎,而基礎科學研究和原始創新,又是基礎的基礎,一定要補齊農業科學原始創新的短板!
在談到“十三五”發展規劃時,孫其信建議,要重點考慮在農業領域設立國家實驗室。
編輯:洪越
關鍵詞:原始創新;農產品;代表建議;農業轉型;全國人大代表
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實現我國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根本轉變的必然選擇。
2015-11-12 17:31:00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侯建國代表說,基礎研究似乎遠離現實生活,其實是“科學―技術―生產力”這一鏈條中的首要因素。要敢于“無中生有”,才能真正推動產業突破,這也是一流大學以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高境界。
2013-03-04 22:59:14
基礎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實現我國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根本轉變的必然選擇。
2015-11-12 18:25: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