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2014中國鄉村之聲 > 滾動新聞

央廣網

農民增收、糧食供給制度改革如何改?陳錫文如是說

2016-02-06 09:34:00 來源:央廣網—中國鄉村之聲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日前接受專訪,談到糧食供需兩側矛盾及策略、農民增收的政策等問題,我們趕緊來看看吧。

糧食供給側改革瞄準四大目標

面對糧食供需結構性矛盾 將采取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方法

  當前的問題在于生產結構不適應需求結構,下一步要大刀闊斧地進行糧食定價機制、補貼方式和收儲制度等一系列改革。

  2014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出臺了對東北和內蒙古的大豆,對新疆的棉花以及對長江中下游的油菜進行價格形成機制和補貼方式的改革,取得了明顯效果。2015年9月,國務院又下調了東北和內蒙古的玉米臨時收儲價格,從2014年的每斤1.12元降到目前的1元。目前市場正在趨向穩定,但1塊錢一斤的玉米比國際市場價格還高得多。

  最近配額內進口到岸完稅的玉米價格一般情況下不超過每噸1600元,而從農民手里收購是每噸2000元,這就沒有競爭力。

  2016年將繼續推進糧食供給制度方面的改革,基本方向就是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價格要由市場來決定,價格不再承擔補貼農民的功能。農民的合理收益由政府實行價外補貼。所以價格和補貼要分離。具體怎么向前推進,涉及的問題非常復雜。

糧食供給制度改革這么做最有效

  這一改革至少要實現四個重要目標

  一是必須擋住進口,這是價格問題。并不是說要拒絕進口,關稅配額內的該進還得進。比如國內玉米產量增長快,720萬噸的關稅配額從來都沒有用完過。為什么進口會對國內玉米造成這么大的沖擊?主要是一些不受關稅配額管理但可以替代玉米的產品進口大幅增加,包括大麥、高粱、玉米酒糟、木薯和木薯粉。  

  二是新的庫存不能再增加。現在玉米的庫存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不能再增加了。但政府不能用行政手段去限產,而是要放活機制。

  三是不增加庫存就得放活市場,這是機制問題。價格合理了,實行玉米購銷的多元化主體、多渠道流通,讓市場主體都愿意采購糧食,庫存的壓力才會減下來。

  四是不能讓農民太吃虧,這是利益問題。農民吃虧大了沒有積極性,生產就無法繼續,因此要對種糧農民給予合理補貼。現在看糧食是多了一點,但要減下去快得很。1998年,我們創造了當時的中國糧食最高產量,達10246億斤,但從1999年開始糧食產量不斷下滑,一直滑到2003年的8614斤,供不應求。2003年底,中央推出一系列支持和保護糧食生產的政策,包括最低收購價,直接補貼種糧農民,減免農業稅等,糧食產量才逐漸回升,但也是直到2008年糧食產量才又超過1998年,一落一起整整10年。

  有了這樣的經驗教訓,無論如何要把握住不能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在改革過程中維護好農民的合理利益,是保障糧食生產和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閥門。

三大方向促進農民增收

農民收入增長快 保持勢頭面臨壓力

  這些年是農民收入增長最快的階段,也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比較快的階段。從2009年一直到2014年,連續六年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斷縮小。2014年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844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89元,這個比例降到2.75:1。2015年仍是這個態勢。

  這個好勢頭能否繼續保持,現在來看挑戰和壓力都很大。在目前情況下,大宗農產品價格的提升幾乎沒有多少可能性,農民在農業上的增收可能會進入一個艱難的時期。

  外出農民工的數量增長可能陷入停滯,這是新世紀以來首次出現的現象,這種現象可能跟整個宏觀經濟有關系。外出農民工就業過去主要集中在兩大領域。一是建筑業,現在房地產陷入了“嚴冬期”;二是制造業和加工業,但目前工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快速下滑,對農民擴大就業不利。

  從2015年的收入結構來看,農民的10489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當中,40.3%來自家庭經營,39.7%為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是農民收入的最基本來源,而這兩塊現在都面臨很大的壓力。

從三方面促進農民增收

  一方面要通過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幫助農民繼續增收。實事求是地講,人口向城鎮的轉移或者農民的市民化過程,其推進速度和GDP的增長率、城鎮能增加提供非農就業崗位的機會以及財政收入的增長是正相關的。要想在目前背景下加快農業人口轉移,不太現實,但應該加大已在城鎮就業和定居的農民工落戶的力度。當前最重要的是做好準備,城市的體制怎么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如何落地等,都要抓緊研究和落實。

  另一方面是要加快推進農村的創新發展,通過深化改革給農民增加新的更多的就業機會。20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明確提出,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年多下來很有成效,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又強化了這方面的政策力度。

  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能夠為農民創造就業、提高收入提供基礎性保障。比如一二三產業融合最能見效的是鄉村旅游業。2014年到鄉村去旅游的總人數達到12億人,占全年36億國內旅游人次的三分之一,給農村帶去旅游收入3200億元,直接帶動了3900萬農民在鄉村旅游中就業。2015年這一勢頭還在進一步發展。

  再者,要通過延長農產品的產業鏈、價值鏈,使農民能夠在生產環節以外獲得更多收益,這方面有了很大成效,特別是農村通過“互聯網+”發展電商、網購等,既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也給農民帶來新的收入。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三農”問題是短板,因此根據五中全會的精神,必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解決好“三農”問題上。如果到了2020年,“三農”問題的矛盾不是緩解了反而更突出,那么全面小康的成色就不夠,就不能令人信服。未來五年,雖然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方方面面的問題,但無論如何都要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那樣,不能忽視農業,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這樣才能為中國經濟的穩妥轉型和持續發展提供足夠分量的“壓艙石”。

編輯:孔明

關鍵詞:中央一號文件;三農;糧食供給;糧食產量;人均可支配收入

說兩句

相關閱讀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陳錫文談"三農"短板及對策

■ 涉及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形勢、國內外糧價倒掛原因及影響、糧食供需兩側矛盾及策略、農民增收的政策方向等 要追求像糧棉油這樣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一般來說傳統國家是沒法跟新大陸國家比的。

2016-02-03 20:12:00

推進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為了降低農產品庫存水平,改善農產品供求關系,促進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的形成,還需要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還需要調整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和糧食收儲政策。相對于世界上農業競爭力強和農產品出口國家來說,我國農業稟賦條件相對較差,農業土地和水資源等相對更加稀缺,這要求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必須更加緊緊依靠創新。

2016-02-03 10:59:00

解讀中央一號文件系列報道:產業融合促增收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近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這份文件題為《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全文約15000字,共分6個部分30條。

2016-01-30 07:56: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

點擊排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807188 新聞熱線: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2 京ICP備05065762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介紹 | 央廣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