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記者韓曉)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幾乎踏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他來到田間地頭,手里托著麥穗問農民的收成;進入農戶家里,打開鍋蓋看農戶的伙食;坐上農戶的炕頭和農戶拉家常,濃濃的三農情懷總是蘊含在總書記親切的話語和關切的眼神之中。
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中國鄉村之聲多路記者沿著總書記的三農足跡,探訪五年中發生在農村基層的嶄新變化,推出系列報道《總書記的三農足跡》。
2015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習近平總書記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多次到貧困地區調研考察,實際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2017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河北省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為這里的貧困戶帶去了祝福和問候。在這里,他又一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性。九個月過去了,現在,德勝村有了哪些新變化呢?
習近平總書記和德勝村村民問好
2017年1月24日,新聞聯播的一則消息,讓河北省張北縣小二臺鎮德勝村成了全國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驅車來到這里,為德勝村的貧困戶們帶來新春的慰問。
現在,新聞聯播上的每一幀畫面,都已經變成德勝村村民徐學海家的一張張照片:
徐學海:這些都是總書記的照片,這是他在炸炸糕的,這是總書記進門的時候。
記者:這么多!整整一摞。
徐學海:對,當時我們不敢照,后來就從新聞上截下來。
徐學海從電視上截下的總書記的照片
徐學海說,當時,他并不知道習近平總書記要來自己家,所以也沒有準備照相的相機,后來只能把新聞上的圖像截下來,再打印成照片作為紀念。盡管照片像素不高,但他還是非常高興。
徐學海:我當時就看見院子外面的車可多了,我就趕快跑出去,一看是總書記,當時太高興了,特別激動。當時眼淚一下就出來了,有點控制不住了。
村民徐學海
回憶起當天的每一個細節,徐學海和妻子還歷歷在目。他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總書記在他家里炸年糕。
徐學海的妻子:當時總書記就在這炸的年糕。當時我就站這,總書記站這。
記者:當時總書記問你什么了?
徐學海的妻子:就問我,這炸糕炸成什么樣就熟了?我說炸成金黃色的。當時這有點嗆,我說快別炸了,但是總書記還是在這,烙了八九個糕。
徐學海家里
當時,徐學海是德勝村的一名貧困戶,他患有心臟疾病,家里的孩子又在上學,所以生活壓力大了一些。習近平總書記知道以后,和他在院子里聊了起來。
徐學海:總書記問我心臟是支架還是搭橋?我說是換的心臟的瓣膜,他還問我附近有沒有醫院,生病了有沒有地方看,我說鎮里有一個醫院?倳涍問我孩子讀書三免一補是不是給了,還問我的牛是奶牛還是什么牛,我說是生產牛。
徐學海家院子
在總書記向貧困戶徐學海了解情況的時候,德勝村的村支部書記葉潤兵就站在總書記身邊?倳浀牡絹,他也很激動,作為村里的支部書記,他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葉潤兵:座談期間,說到“戰斗堡壘”作用的時候總書記說,還得發揮農村黨的基層組織的作用,就是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這個使我很受鼓舞。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但是怎么帶呢?葉潤兵說,對于這個問題,當時習近平總書記也給出了答案。
德勝村村委辦公室懸掛的總書記的照片
在德勝村的村委辦公室的正中央,懸掛著一張習近平總書記調查巡視的照片,照片里,總書記手中拿著一個平板電腦,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而在總書記旁邊,葉潤兵正在認真的做著講解。葉潤兵回憶說,這張照片是在村里的光伏發電站拍攝的:
葉潤兵:當時是臘月,雪也沒有化,總書記踏著雪走過來,我拿著平板電腦給總書記看,說今天發了多少電,總書記一看挺滿意,說明這是高科技。
葉潤兵說,照片中,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拿著的平板電腦,顯示的是光伏發電站的發電量統計表。這片占地24畝的光伏發電站,每年可以發電75萬度,創造經濟價值60多萬元。德勝村的貧困戶每年可以從這里增加收入3000元。對于這種光伏扶貧的新模式,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葉潤兵:總書記聽了匯報以后很高興,總書記囑咐說,你們這里光照時間長,有很好的光照資源,你們把它抓緊、抓好,落實好。
德勝村的光伏發電站
總書記簡短的幾句評價,一下子打開了葉潤兵的思路,也讓他開始放心大膽地嘗試。他說,今后,德勝村還要建設2600畝的農業光伏扶貧示范站,并且在光伏扶貧站下開展養殖業。
葉潤兵:這個底下可以搞點養殖,今年我在這打算實驗一年,明年就打算種點什么。在這種植是不受影響的。這都是落實總書記的指示和囑托。
除了繼續發展光伏扶貧,葉潤兵還認真思考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每一句話,對德勝村的產業發展進行了更多的規劃。
在德勝村外,一輛輛拉運渣土和建材的卡車正在田野上奔馳,在它們旁邊,一座座嶄新的蔬菜大棚已經建立起來,白茫茫一片,頗為壯觀。葉潤兵說,這些大棚里種植的,是他們新引進的馬鈴薯新品種——“微型薯”。
葉潤兵:我們把這種“微型薯”的種苗拿給總書記看,他看了以后說,這是德勝牌。總書記離開的第二天我們就去注冊了,我們張家口德勝,是真正的德勝。
德勝村“微型薯”大棚
為了讓村民們盡快接受大棚“微型薯”種植,德勝村爭取了扶貧資金,免費為農民建造了塑料大棚,村民每年只需要拿出1000塊錢的租金,再自己承擔一些種子和化肥的錢,就可以來這里種植“微型薯”了。葉潤兵算了一筆賬,只要沒什么太大問題,每個大棚每年可以有2萬塊的收入。
葉潤兵:還有一個多月就收獲了。棚是6分地,1000個穴盤,一共7萬多株,如果一株結2粒,按3毛出售的話,就是4萬多塊錢,這些穴盤種子之類的要墊1萬6、7千元,總收入4萬,純收入2萬多。
德勝村的村莊規劃圖
葉潤兵說,通過一年來的摸索,他現在慢慢明白了什么叫做“精準扶貧”了,也明白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片良苦用心。他說,其實“精準扶貧”的方法有千千萬,但是必須要保證“造血”而不是單純的“供血”。另外,地方干部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決心也很關鍵。在扶貧的道路上,基層真心實意的付出非常重要!
葉潤兵:精準是什么呢?不是給點錢就精準了,必須要有產業,供血不如造血,必須要造血!我們在落實項目的時候把貧困戶拉進來,但是靠他們自己來是不行的,還得村委會集體拉動,才能精準扶貧。必須是集體牽頭成立,讓貧困戶來經營,在統一管理、統一指導的情況下,實現精準脫貧!
徐學海妻子準備做炸糕
在徐學海家,年糕又下鍋了,以前,徐學海家只在過年才吃炸糕,但是現在他卻破了這個例。因為今年,他們家也承包了一座馬鈴薯大棚,掙了一些錢,另外,他們也準備搬進新房,開始新的生活了。按他的話說,日子有了希望,每一天都像過年。
記者:后來家里條件有沒有什么變化?
徐學海:那肯定有變化!
記者:您家種大棚了吧?
徐學海:嗯!種了大棚了。
記者:是不是還要搬遷了?
徐學海:對,要搬遷了!這邊也住不了幾天了。
德勝村村民徐學海一家
聞著年糕的香味,徐學海不知怎么突然愣了一下神,他走出房門,望著遠處正在修建的新房和大棚,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他說,他很想念總書記,希望總書記還能回來,他想告訴總書記,他現在的日子已經變得越來越好了。
徐學海:我挺想念總書記。
徐學海妻子:他想念總書記,天天念叨念叨。
徐學海:對,很想念總書記,我就想總書記以后肯定還能來。來這看看家里已經變了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