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記者李鑫 王晨雨 宜昌臺熊鷹)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自然資源不好,確實脫貧不易。但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做“人定勝天”,這個村子就是身在貧瘠的土地上,卻通過各種努力,從一窮二白,變成了脫貧致富。
這個村子來自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位于長江西陵峽北側、大巴山余脈與巫山余脈交匯處,是三峽工程庫區。興山縣境內山巒疊嶂,溝壑縱橫,全縣地貌結構為“八分半山一分田”,境內大部分地方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后。
興山縣古夫鎮咸水村,自然條件幾乎是縣里最差的。兩年前,村里除了一個不成規模的蔬菜合作社,幾乎沒有其他的集體經濟組織和經濟載體,村民日子過得清苦。2015年8月,精準扶貧工作隊進駐該村扶貧,通過創新農村金融扶貧方式,有效地扭轉了局面。
興山縣古夫鎮咸水村群山環抱,土地瘠薄、基礎設施落后。村支部書記甄井民介紹,村里貧困人口眾多,貧困的比例將近50%。
甄井民:現在的咸水村國土面積是122.1平方公里,現在的貧困人口是365戶,986人。全村總人口是2310人,總戶數是806戶。目前的貧困程度還是蠻高,脫貧攻堅的難度相當大。
咸水村的村民并不懶,但是村里沒有產業,交通不便,農產品賣不上錢,除了打工,少有可觀的收入來源。對于一些家庭來說,要是碰到了疾病、災害、孩子上學,生活就會雪上加霜。村民鄭林生因病失去了勞動能力,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妻子來料理:
鄭林生妻子:我們想喂五只豬,多種蔬菜賣,我愛人不能勞動,什么事情都要靠我一個人。
說起家里的辛酸,鄭林生妻子滿含著眼淚。2015年8月17日,咸水村來了扶貧工作隊,謝忱擔任村第一書記,他對鄭林生一家說,你們想養豬,養豬的錢已經有了。
謝忱:基金就是要為你們這樣的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脫貧的路上我們共同攜手,一起向前走。
鄭林生妻子:感謝你們幫助我,支持我,我一定努力。
書記謝忱所說的基金,是一個村級扶貧關愛基金,該基金由宜昌市國稅局牽頭,宜昌市銀監局、桃花嶺飯店以及眾多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成立,專門用于解決村里脫貧項目資金不足的問題。
謝忱:2015年我們精準扶貧工作隊進駐咸水村扶貧,當時村里社會捐贈資金沒有統一平臺,資金沒有統一管理,資金不能夠統籌使用。所以我們當時思考在村里創設了當地首家村級扶貧關愛基金,我們取名叫“微塵眾愛”。
脫貧要靠產業項目,項目的開展需要資金,基金的出現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一些村民可以參與的項目終于得到了開展。工作隊員、桃花嶺飯店陳勇說,他們的飯店是當地比較大型的飯店,需要很多新鮮的蔬菜,通過采用農產品直供的方式,便于村民致富。
陳勇:目前我們測算了一下,每畝需要基金投入740塊錢左右,也就是農民只需要把田拿出來,我們提供化肥種子農藥,最后收入是他的,產品包銷。預計每畝收入產值在2000塊錢以上,農民只要種個5畝紅線椒,他的家里脫貧就沒有問題。
陳勇介紹,扶貧基金成立最大的作用,就是發揮了“造血”的功能,在基金的運作下,咸水村出現了產業項目,為全村老百姓提供了就地就業的機會。
陳勇:建設一個1000畝的蔬菜基地,配套的主要對口桃花嶺飯店,把生態的食材供應到桃花嶺,進行銷售和食用。第二個基地是打造咸水村300畝,目前已經落實了了200多畝,我們興山縣這邊有個宜佳專業合作社,他們提供技術和種子,我們咸水村和工作隊牽頭,通過這個基金,我們扶持農民,發展這個紅線椒產業。
通過蔬菜直供、農超對接、電商銷售、認領委托飼養等方式,有錢運作項目的咸水村將農民種植的蔬菜,飼養的牛羊全部銷售了出去,僅在2016年一年的時間里,村里的貧困戶已經大部分脫貧。可以說,村級扶貧關愛基金這個金融扶貧方式,是村里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活水。
成功了的咸水村,是如何將扶貧基金用好,確保每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的呢?書記謝忱說,在基金會成立時,設立了基金理事會,通過設立流程,讓小基金這種民間組織有了更多的自律和自治。
謝忱:設立了相關的資金使用流程、報批流程,每項開支必須經過村兩委班子提出申請,然后基金理事會要表決通過,再由理事長、秘書長簽字才能開支。而且錢并非掛在基金的帳上,而是掛在中國扶貧基金興山分會的帳上,請他們對我們資金的使用代為監管,確保資金高度使用在扶貧工作項目上去,也確保了不因為基金的成立產生貪腐行為。通過這樣的自治自律監管,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基金運轉相當透明、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