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從農戶賬本看農產品價改路線圖|調減面積尋出路

2017-03-24 14:37: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24日消息(記者楊瀅 劉源源)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國家發改委昨天發布消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有關部署,2017年,國家將堅持市場定價、價補分離、主體多元的改革方向,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繼續實施和完善玉米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繼續穩步有序消化玉米庫存,在2017年5月至東北地區新產玉米上市前,安排庫存玉米銷售,按照不打壓市場原則確定銷售價格。

  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從去年起開始實行,以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著力解決玉米過剩這一農業結構的最突出問題。激活了市場,解開了玉米產業的“死扣”,從根本上盤活整個產業鏈。這項制度改革實行以來,給種植戶的生產和收益帶來哪些影響?農民又是怎樣應對價格改革,適應市場變化的?

  在吉林省農安縣陳家店村,53歲的李宏軍是當地典型的農戶。他家里種著50畝地,和老伴在家務農,一雙兒女在外務工。眼下正是春播備耕的時節,往年每到這個時候,李宏軍已經和老伴在田里忙活開了,而今年兩口子卻遲遲沒有將種子種下地,問其原因,李宏軍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帳。

  記者:保護價取消之前,每畝一斤能掙多少錢?改革了之后你一斤還能掙多少錢?

  李宏軍:這地方產量高,平均產量得2萬5。一坰地能剩1萬塊錢,租地的情況下也得剩1萬塊錢。就純利潤得1萬塊錢的收入。

  2016年實施的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形成了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的新機制,使玉米價格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而這樣的變化,對一直從事玉米種植的農民李宏軍來說,顯然有些不太適應。他說,他像是種著種著地,忽然就沒了目標。

  李宏軍:剛實行種植結構改革,有點適應不過來,挺盲目的,不知道種啥。種這些年苞米了,冷不丁一改知道種啥了,您說種啥?種豆子,那么些地沒有收割機,想種高粱也沒有收割機,人工這塊也費不少錢。

  李宏軍:還是計劃種苞米把。

  記者:還是種玉米?

  李宏軍:買了四坰地的種子化肥買了,這兩坰地不擱這空缺,國家政策怎么安排?種啥?現在也挺迷茫的,沒有目標。

  三月末的農安縣春風拂面,田野里充滿生機。記者跟著李宏軍走到田邊,望著滿眼忙碌著的大大小小的拖拉機,李宏軍顯得有些失落,盯著自家的田地出神。沉思了片刻之后,他對記者說,雖然今年賣玉米沒掙上錢,但是國家對玉米種植戶的補貼,倒是彌補了他家的虧損。

  李宏軍:去年基本上是不掙錢,虧是沒虧上。也就是加上這個補貼。加上這個補貼,再加上這些費用折合一塊,一坰地還是能剩一點點,沒虧。

  記者:價格下降這么多也沒虧,是不是因為有補貼的這個原因?

  李宏軍:是,不補貼基本就虧大了。

  記者:你今年買的玉米種子有沒有下降?

  李宏軍:農民種地都是看上一年的種,上一年哪個種子好,今年還是買那個品種。那個品種可能是國家說降了,經銷商這方面不掉。去年110元的籽,今年還是110元,1分也沒降;屎孟褚淮芙10塊錢左右。

  李宏軍表示,政策調整了,種植戶們心里都清楚,種玉米的收入肯定不如從前了,但農安縣處于“黃金玉米帶”,屬于玉米優勢產區,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本事,就是種玉米。降水豐、日照足,黑黝黝的土地上,長出金燦燦的大苞米,是種植戶們看慣了的景象。玉米價格下跌,優勢產區也在想法子應對。李宏軍告訴記者,他也想過改種大豆,但是考慮到種植成本大都高于玉米,所以他至今還是沒做好放棄種植玉米的準備。

  記者:您現在有沒有一個什么計劃?想改種別的什么嗎?

  李宏軍:改種想法,迷茫,沒有,不知種啥。村里頭只能說你改種薯類、豆類。豆子少了,到收獲時候不好整。咱這玉米到收割的時候有收割機,豆子咱這沒有收割機,全靠人工的。你到打的時候也得用人工,這個環節也挺多,不好辦。

  距離李宏軍家不到一公里,是陳家店村眾一合作社,記者見到合作社負責人付升學的時候,他正指揮開著拖拉機的農機手播種青貯,不斷揚起的塵土掩飾不住他充滿希望的笑臉。與李宏軍相比,付升學提前找準了應對玉米價格下跌的路子,那就是積極調整種植結構,這也讓他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付升學:現在拿我這個600多公頃的土地來講,幾乎有50%的大豆,有35%左右的玉米,其他的15%左右種有機蔬菜,一些經濟作物,其他的像草莓、花卉等等。

  為了應對玉米價格的下滑,從2014年起,吉林省農安縣陳家店村眾一合作社負責人付升學開始優化種植結構,從最初的糧豆輪作到有機蔬菜種植,再到花卉、水果大棚,漸漸地,付升學摸索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的發展道路。

  付升學:在2014年年末的時候,我們的合作社也做試探的結構調整,不是說我一下就調整這些,因為你未來你調什么,你怎么去做,你種完之后你賣給誰得自己去摸索。所以說我們在2015年的時候種了100公頃的黃豆,我們種了大約20多坰地的蔬菜,通過到2015年到2016年,可以說,我們走的路還是比較對的?赡苓@也基于有一定的技術支撐,政策上的支撐,這些都是支撐我們現在合作社從種植結構調整到現在,走到現在的一個出路。

  因為我們這個都是有機的,面對的客戶現在暫時是高端的客戶。我們的一盆花卉賣到50塊錢,所以利潤還是比較可觀的。再一個就是我們打算做到比市場上正常的菜價還要低,可能這個就是我們要大規模的,我們去種這個。可能以后我們規;洜I之后,我的成本還會往下調。所以我們要讓所有的老百姓,不單單可能一些高端的客戶,我們所有的老百姓都要吃上我們這種菜,這個可能才是我們未來推廣真正的一個目的。

  2016年,農業部公布“十三五”期間玉米調減面積方案,到2020年,調減玉米面積5000萬畝以上。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改善供求關系,主要是減玉米。2016年,已經調減了近3000萬畝,2017年,計劃減到4000萬畝。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秀東認為,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是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一場攻堅戰,既要正確看待農民收入減少的事實,保護農民利益,也要充分遵從市場規律。

  王秀東:今年其實是市場價格的第一年,去年我們一塊錢的保底價其實比前年的降低了一毛二。今年我們實行了市場價格改革以后,國外的進口壓力會小,我們的價格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那么我們國內的玉米先用起來,加上其他的淀粉企業、政府的推動,我們去庫存這一塊會慢慢解決問題。

  其實我們國家種玉米的地方還是比較多,前段時間農業部提鐮刀灣的整個玉米的調減,通過前幾年的情況我們來看,基本上玉米的種植擠占了好多雜糧的種植面積。那么近幾年呢,我們從整個調整來說有一些是回歸的,但是總體看,第一個是結構調整,我們可以轉種其他產品,如果一些特殊的地區,必須還是要種玉米的話,那么我們要從玉米種植源頭解決問題。主要是玉米的種植成本要下來,包括租地成本,人工成本,另外,我們可能在玉米的主產區要推行延長產業鏈的一個戰略。

  如果有一個整體趨向的話,糧食還是我們市場上容納度表較大的。關鍵是農戶要根據市場上,比如說東北有些產區他只有種玉米才有它的產業優勢,這些產區還是要發展玉米,但是從玉米種植的品類上可能要多下一點功夫來考慮。

編輯: 孔明

從農戶賬本看農產品價改路線圖|調減面積尋出路

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有關部署,2017年,國家將堅持市場定價、價補分離、主體多元的改革方向,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繼續實施和完善玉米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