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消費主義不斷盛行的當下,教育也逐漸成為了相互攀比的“村落競賽”。專家在四川省某農業大縣調研發現,該縣一些種、養植業大戶家庭中的孩子,75%都在縣實驗小學或者實驗中學就讀,10%在附近城市的學校入讀,10%在附近另外一些教學質量更好的鄉鎮辦的小學和初中就讀。僅有5%就讀于本鄉的九年一貫制學校,而這些孩子普遍都是村里的貧困家庭子女。
把孩子往條件好的學校送,這本無可厚非,但有時候村里有人賺了錢,而沒有送孩子去好的學校,就會被其他人指責“小氣”。孩子在什么樣的學校上學已經成為村民們相互認知的標簽之一,以至于有家庭為了不“落伍”,砸鍋賣鐵也要把孩子送去好學校,進而導致家庭因教育致貧。
比拼教育,對不對呢?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問題的根本并不是村民的攀比心,而是所暴露出的我國教育資源嚴重不均衡。
熊丙奇:現在鄉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它的差距并沒有縮小,而是在拉大。一些優質的資源,實際上是在向城鎮集中,鄉里的小學的辦學質量很難得到鄉村居民的信任,很多學校的規模在大量急劇地萎縮。這實際上就反應出教育的城鄉差距,這個導致了有些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或者說,能夠進入更好的學校,只能花更多的錢,送孩子去上更好的學校。
針對這種情況,有的人會勸鄉村的家長不要去攀比,不要去盲目地去擇校,要顧慮自己的家庭經濟情況。但實際上,家長會考慮這個問題:我送一個孩子去差的學校讀書,讀完之后也沒有任何的可能性進好的學校,那我還不如讓孩子進入更好的學校,今后可能會有出息。這個不是說要家長理性就能理性的,而必須切實地去改善現在鄉村學校的辦學環境,提高鄉村教育的質量。
實際上我們很多的研究調查都顯示,我國鄉村教育是整個教育的短板。鄉村教師的待遇低,鄉村的教學點基本上處于一種低級的狀態。這是我們必須直面的現實。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鄉村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越來越多的家長,會送孩子去城鎮讀書,使得鄉村教育進一步萎縮,而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付出的代價就更大。這就使他們承受更多的教育負擔。第二個方面就是,有的鄉村家庭就可能覺得送孩子(去城鎮上學)這么艱難,在鄉村讀書又沒有什么出息,有可能就讓孩子輟學。
有調查顯示,近幾年中西部農村地區的輟學率越來越高,有的地區還出現了“讀書無用論”。熊丙奇認為,如果不去解決鄉村學校的教育質量問題,提高鄉村學校的教育質量,那么我國鄉村學生的求學之路會越來越艱難。
熊丙奇:國家最近已經出臺政策,要對鄉村教師進行扶持,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這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措施。現在問題在于,對鄉村教學有多大的扶持力度?去年兩會期間,還有今年兩會期間,也有一些代表委員提出,要成倍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這是需要國家認真地思考的一個問題。要通過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來保障鄉村教師的待遇。
第二方面就是要對現在整個鄉村的教育模式進行反思。我國鄉村教育的基本模式就是升學教育模式。升學教育的核心就是通過鄉村教育,把最優秀的人才送到大學讀書,其實這是一種背井離鄉式的教育,結果就會導致當地很多農村地區教育越發達,結果是當地的人才越少,越貧荒。我們必須要改革整體的基礎教育的模式,關注學生的真正的個體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如果說我們不在這方面去進行深層次地改革,那么鄉村教學一直圍繞這種“升學教學”的模式的話,遲早有一天,鄉村“升學教學”模式是會破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