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用四年的時間回引農民工8萬多人,這一數字的背后,既有農民工返鄉的渴望,也和當地政府給予的人為關懷和給予的優惠政策密不可分。
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朱煦認為,在過去的四年,重慶作為直轄市,有計劃、有步驟、有內容的吸引以農民工為主的勞動力回流,其實是很重要的宏觀考量,其他勞動力輸出大省應該借鑒這種經驗,盡快行動起來。來聽今天的《三農時評》。
朱煦:農民工外出打工有三方面原因:1、以前在農村就業機會非常少,幾乎只能面朝土地背朝天。2、當時的勞動價格非常低,農民無法從工分中獲得生活的改善,必須通過出外打工獲得公平和利益。3、在以前的農村主要是以種地為主,有打工的機會也是木工、泥瓦匠,因此,從勞動技能的提高來說就不如外出打工能夠學到更多的勞動技能,因此,很多的農民工就離鄉背井、不遠千里去打工,今天,我們看到相當多的農民工開始考慮回流到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的家鄉創業就業,這既符合國家大的政策的號召,也和他們現在所具備的優勢相符合,比如說他們的理念更新了,因為看了世界了,有了視野了,第二能力都更強了,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獲得的專業技能的提高,一般來說都能夠達到以往四、五級工的標準,他們對價格的評判也不以絕對值為主要的考量,他們會參照勞動環境,離家遠近、勞動保護等諸多的原因來評價價格的高低。因此,他們回家家鄉可能工資的水平會低一些,但是他們認為綜合考量的性價比會更高一些。
各地有步驟、有計劃的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這樣的大趨勢值得人們欣喜,但是要走好、走穩,今后還需要多方面的政策扶持。
比如說社保的接續,因為從打工地到家鄉社保的接續非常重要,第二,無論是創業還是就業,特別是創業資金的需求需要一種,比如類似小額貸款的扶持政策或優惠政策。另外,信息對他們創業的初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準確的信息,而他們獲得信息的渠道是相對比較有限的,政府對信息的提供、歸納以及更好的讓創業者分享是政府應該去做的。最后,應該在創業的頭幾年給予更多的稅收優惠,試想在改革開放初期,對招商引資有很多稅收的優惠政策,幅度和力度都很大,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給予回鄉創業的農民工更加優惠、優厚的稅收政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