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企業合規經營已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云南省稅務部門以“精細服務、柔性執法、信用賦能”三維聯動機制,持續優化稅收治理生態,為市場主體構建起“合規有支持、違法有警示、守信有紅利”的全周期護航體系,助力企業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
春雨潤企 協同服務前置化解難題
云南省稅務部門以“主動治理”理念為引領,將數字化觸角延伸至經營主體需求末梢,通過跨部門協同、全流程跟蹤、風險防控端口前移的服務模式,推動矛盾化解從“事后處置”轉向“源頭疏解”,讓稅費服務既有精度更具溫度。
在巧家縣白鶴灘鎮壹加壹文具店,智能系統比對出銷售額與申報差異后,稅務干部馬上視頻連線店主熊毛,指導其完成數據修正。“店里業務繁忙,時常因為疏忽而忘記申報,現在有了‘安全哨兵’全天候守護,經營更有安全感,為稅務部門點贊!”壹加壹文具店的法定代表人熊毛感慨道。當地稅務部門深化數據協同運用,對轄區經營主體涉稅情況進行常態化監控,進一步將涉稅風險前置化解決。
這樣的協同治理思維同樣浸潤在民生領域。在昭通市昭陽區,當地稅務部門聯合人社、司法三部門共建社會保險費征繳爭議協調中心,通過“多部門+繳費人”面對面溝通的方式將矛盾最小化,成功化解昭通遠森實業有限公司員工仲昌盛的養老保險補繳爭議、昭通龍鑫農資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退休待遇等3件疑難問題,涉及8名繳費人,群眾滿意率達100%。“三個部門一窗對接,我們不用再在各個單位間跑腿。”仲昌盛的經歷印證著服務機制的轉變,通過建立“訴求收集-分類處置-聯合調解-跟蹤反饋”閉環機制,成功化解企業的各類涉稅矛盾爭議。
法潤市場 溫度執法構建親清稅企
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指引,云南省稅務部門構建“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階梯式執法體系。通過“提示提醒-約談警示-限期整改-行政處罰”四級遞進機制,將法治剛性與執法溫度有機融合,在維護國家稅法權威與保障企業發展間尋求最佳平衡點。
綏江縣同利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的經歷頗具代表性,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因財務人員交接疏漏導致增值稅逾期申報,稅務部門發現后主動聯系企業,提醒企業主動申報,并針對企業的財務人員開展財務實操培訓,幫助新入職人員掌握申報流程。“本以為要面臨處罰,沒想到得到的是專業指導。”財務負責人鄧飛說道。
溝通提醒拉距離,柔性執法促融合。感受到稅務部門溫度執法的還有昭通魯甸縣聚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對公司申報疏忽,當地稅務部門及時啟動“觀察期”制度,幫助企業當日完成補報,避免信用受損。“首違不罰不是縱容而是護航,我們要幫助企業系好合規經營的‘第一粒扣子’。”當地稅務局文屏稅務分局分局長馬江雪道出了柔性執法的深層考量。
信達天下 誠信納稅賦能高質發展
當納稅信用轉化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通行證”,更多企業開始主動將合規轉化為市場競爭力,不斷擦亮“納稅信用”這塊“金字招牌”。云南省稅務部門構建“信用修復—增值應用—聯合激勵”生態體系,實現從“信用管稅”向“信用興企”的轉變,為誠信納稅企業鋪就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
大關縣琦鑫農產品生產有限公司的成長軌跡印證著信用的價值。這家深耕于黃牛養殖與牛肉制品加工銷售領域的企業,憑借堅守的“誠信納稅 合規經營”理念,連續多年獲評A級納稅人,享受著多重政策紅利。在涉稅業務辦理上,發票領用、增額審批等事項享受“綠色通道”“容缺辦理”等便捷服務;在市場經營中,良好的納稅信用使其在銀行貸款、訂單簽訂等方面更具競爭力。
“公司切實體驗到誠信納稅帶來的‘信用紅利’,2025年以來,公司享受‘六稅兩費’減半征收以及鮮活肉蛋流通環節免征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減免5萬余元,更是通過‘銀稅互動’成功獲得100萬元貸款。”大關縣琦鑫農產品生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丁琪介紹道,企業依托信用優勢打入京滬等高端市場,年產值已突破3000萬元。
從“政策找人”到“信用變現”,從“風險預警”到“爭議化解”,云南省稅務部門正以法治思維和創新實踐,構建起征納互信的新型稅收治理格局。(陳茂華)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