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他們奔波在城市,他們心懷理想,他們充滿希望,他們出沒在我們身邊,他們從事的職業我們或許從未留心,他們是新時代青年的縮影之一。這些“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城市新青年們,最終也獲得了來自各方的認可。

今日起,央廣網推出“新青年 新職業”系列報道,關注這一龐大的群體,體味他們的酸甜苦辣。

周萍團隊畫師在工作 受訪者供圖

央廣網昆明10月27日消息(記者楊菡)見到周萍時,她正在位于昆明市西山區司馬巷的壁畫“工地”監工。“我不是監工,是我們畫師的保姆,他們需要什么我就去買來,為畫師做好服務,當好管家。”周萍調侃道。

1986年的周萍,在33歲的時候選擇創業。注冊完公司的第一天,就同步咨詢注銷公司的流程。這個誤打誤撞走上創業道路的青年女性,沒想到自己會在一年多時間從零存款的打工人成為年收入還算可觀的創業者。

初中開始學繪畫,大學在云南藝術學院學藝術攝影專業,畢業后一直在媒體行業輾轉。周萍曾經是新聞從業者。從紙媒到新媒體,從紙媒編輯到新媒體采編,雖然中間經歷過好幾次職業變動,但周萍尋找工作的范圍始終在媒體行業內打轉,從沒想過跳出媒體圈。“我已經適應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周末再去兼職畫師,兩項收入加起來養我一個人足夠了,真的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會走上創業這條路。”在同央廣網記者回憶起職業經歷時,周萍很感慨。

在多次跳槽后,周萍發現,如果是從找工作的角度,無論如何似乎都跳不出“媒體、采編”的思維圈。在計算了手里的積蓄和兼職的收入后,2019年6月,周萍決定辭掉新媒體采編的工作,過起了工作15天玩耍15天的“閑適”日子。

“我裸辭之后,整個人從特別緊繃的狀態中放松出來,我也沒有很強的物欲要求,最大的花銷就是2000多元的房貸,我對自己的要求很簡單,只要活著,只要養活自己就夠了。”直到疫情的到來,才打破了周萍這種愜意的生活狀態。

受疫情影響,周萍的兼職收入來源斷了,成了沒存款、沒收入、沒男友的“三無”大齡單身女青年。此刻的周萍,才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開始慌了起來。

“疫情來了,我接不到活了,手里的積蓄也花完了,也開始去投一些簡歷,但是都石沉大海。那會沒工作、沒收入、沒男友,心里很慌,家人和朋友也很擔心我。”在消沉一段時間后,疫情封閉在家的周萍抱著打發時間的心態,買了畫框在家臨摹掛畫,畫得滿意的作品就拍照發朋友圈。周萍沒想到這個無心之舉,播下了創業的種子。

“我的畫在朋友圈被做城市美化建設的朋友看見,朋友比較喜歡這種畫風,就建議我往城市美化環境方向上的工作上好好發展。”朋友的話點醒了周萍,既然自己有畫畫這門手藝,為何不靠手藝吃飯?而要把自己的職業道路局限在媒體從業者呢?

說做就做,周萍在2020年4月參與了城市美化項目第一標段項目的方案報送。因經驗欠缺和個體戶身份,周萍的第一次方案談判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方案報送落選后,周萍認真反省:“所有行業,只要沒有長遠的規劃,無論當下活得如何自在瀟灑,都是吃青春飯。繪畫兼職也是吃青春飯的行業,不能做一輩子。”抱著越挫越勇的心態,周萍在項目第二標段合作開始前全力以赴做好所有準備工作:注冊公司、整理作品案例、整合畫師資源、熟悉合作談判流程……抱著立品牌、樹口碑的心態,周萍為第二次合作談判做了充足的準備,在一個半月后第二標段合作談判中,她成功了。

周萍 央廣網記者 楊菡 攝

注冊公司后,工作作息不規律,經常加班到凌晨三四點成了周萍的工作常態。第一個項目完成后,甲方非常滿意,也為周萍的公司在行業內站住腳打出了一個響亮的品牌。“我其實是很懶的人,但是公司品牌打出去了后,就像一個無形的鞭子在抽著我往前走,我必須努力,因為身邊還有那么一幫畫師在跟著我吃飯。”周萍說,品牌打響后,她整天不是在寫方案、就是在見客戶談合作的路上,現在工作的忙碌狀態已經完全消解了此前待業的恐慌。

2020年,光昆明市的電箱彩繪周萍公司就接單800多個,墻體彩繪5000多平方米。好在辛苦的付出有看得見的回報,工作的繁忙也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創業一年多,公司走向不錯,2021年4月、5月兩個月給畫師的發放工資也達到了最高記錄58萬元。

周萍(左二)同畫師團隊 受訪者供圖

縱然現在周萍由“主動找活”的工作狀態變成了“活來找你”,但“做最充足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是她一直未變的做事標準。周萍坦言,雖然現在的生活處于良性循環中,但生活中的變化始終讓人無法預料,特別是今年將工作重心由壁畫轉向雕塑后,經濟壓力一下增大了不少。

“壁畫的創意比較難突破,而雕塑能有更多空間體現自己的創意,我涉獵雕塑也是想突破自己的職業瓶頸,最壞的打算也就是把自己的房子賣了。”對于創業的未來,周萍的決心很大。

編輯:馬智波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