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旅居云南”品牌知名度持續提高,全省眾多寶藏小城和煙火鄉村,不僅成為國內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也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海外游客心心念念的向往之地。按照最新文旅統計制度測算,今年1至3月,全省接待游客1.9億人次,實現旅游總花費3261.8億元;全省旅居人數達228.81萬人。
在提振消費和打造新經濟增長點的大背景下,云南把“旅居云南”建設作為幸福產業和云南特色優勢產業,并作為重要抓手,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金字招牌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讓“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造福生活在云南的每一個人。
始于山水 歸于煙火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云南不再匆匆“打卡”,而是選擇住上一段時間,深度體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
始于山水、歸于煙火,是八方來客鐘情云南的原因,也是旅居這一超越傳統旅游范疇的新產業模式和經濟形態的發展邏輯。
憑借得天獨厚的氣候、生態等自然條件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資源,云南從古至今都有著“詩和遠方”的烙印。
約400年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踏足彩云之南,旅居近兩年,完成60多萬字的傳世之作《徐霞客游記》,其中關于云南的《滇游日記》就長達25萬字,描繪了“桃花流水、不出人間,云影苔痕、自成歲月”的美景。明代狀元楊慎謫滇30余年,游歷云南各地講學,定居昆明西山腳下高峣村,在滇池邊寫下“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的詩句。去年11月,河南安陽60多歲的“麥子奶奶”一句“種完麥子,我就往南走,去西雙版納過個冬天”的感言,引發眾多網友對“旅居云南”的向往和共鳴。
珍惜綠水青山的饋贈,創造千家萬戶的幸福。近年來,云南著力把資源利用好、環境保護好、鄉村建設好,讓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結合真正成為建設“旅居云南”最有利的條件和最厚實的家底,給每一位選擇駐足云南的旅者留下深刻印象和難忘回憶。
“在大理,我是老鄉,不是老外!眮碜匀鸬涞年惻6年前定居大理,如今早已融入當地生活,“像家一樣”“歸屬感”是他和許多“新大理人”描述大理時的真實感受。“經過持續保護和治理,大理的環境越來越好,所以我一直定居在這里。”平時,陳派在家附近的農場里種植有機蔬菜,并通過社交媒體直播、分享美好風光和田園生活,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網友與他互動。
“業界常說,旅游好不好,就看游客來不來、來得多不多。而旅居好不好,就看游客是否留得住、住得久不久,畢竟游客是用腳來投票的!笔∥幕吐糜螐d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全省實現旅游總花費1.14萬億元,接待入境過夜游客增長168%,旅居人數達389.75萬、增長20.7%。旅游經濟指標反映,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云南、愛上云南、留在云南,“旅居云南”成為新時尚。
百花齊放 推陳出新
專家認為,從“旅游”到“旅居”,并不是簡單的一字之別,內涵十分豐富,詮釋著旅游業態的全新轉變,昭示著旅游業這一民生產業、幸福產業的蝶變升級。
省委、省政府提出并不斷推進“旅居云南”新品牌打造,以此作為云南文化和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隨著理論到實踐的積累,從今年起,云南啟動實施加快推進旅居云南建設三年行動,明確了“旅居云南”建什么、怎么建等關鍵問題。
一體推進鄉村旅居、城鎮旅居、醫養旅居、養老旅居、文藝旅居、體育旅居、邊境幸福旅居等“八大業態”;引培一批旅居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全國知名的旅居云南樣板房……按照工作目標,全省各地主動作為,立得住、叫得響、能復制、可持續的典型示范正在不斷涌現。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四季錦府,搭乘全縣大力發展“暖冬經濟”的快車,借助氣候溫暖、天然溫泉、瓜果富饒、公鐵通達等優勢,引進專業旅居企業和運營團隊開發住宅出租,引進專業酒店管理公司開發運營酒店,針對旅居游客消費層次合理制定價格,吸引更多養老旅居客紛至沓來。
保山市恒益東湖溫泉健康管理中心,利用達到國際醫療溫泉標準的溫泉資源,引入院士領銜的溫泉醫康養科研團隊和優質的療休養服務,建設集中醫溫泉康體療養、養老度假、康養旅居、旅游觀光、戶外運動、體育訓練、體育賽事活動等于一體的特色產業集群,2024年被評為全省第一批職工療休養基地。
“市場需求從單一的旅游體驗變為對新生活方式的向往,要求云南旅游業必須與時俱進,充分展現并放大云南的獨特優勢!痹谠颇鲜÷糜螛I協會會長袁兵看來,旅居產業的發展,市場主體是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旅居業態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民間力量,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表現。因為旅居生活不僅依賴于優美的自然環境,更在于豐富的人文環境和深切的人文關懷。旅居者需要與當地居民和社會融合,才能吸引人長住!彼f。
追風而去 共建共享
山水綿延的丘北縣普者黑村,“新村民”們買菜、種菜、釣魚,詩意生活在一幅水墨丹青畫里;元謀縣江邊鄉的“詩歌小鎮”,詩人、作家、攝影師交流思想、碰撞靈感;數字游民在喜洲的咖啡館遠程辦公,藝術家們在沙溪創辦“鄉村工作室”……
云南旅居熱的興起,絕非偶然。它恰似一面鏡子,映照出從“快節奏”到“慢呼吸”、從“功能性生存”到“體驗性生活”、從“城市孤島”到“社群共棲”等當代人生活觀的轉變。云南恰恰提供了一個既能逃離喧囂、又不至徹底脫節的“中間地帶”,讓每個旅客都能在觸手可及的“詩與遠方”中尋找生活的另一種答案。
“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通過旅居生態構建,不少人的生活方式悄然改變,許多鄉村迎來新的生機活力,老鄉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主客共享“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
位于滇池東岸的海晏村是觀賞滇池日落的絕佳地點,游客和村民共享“落日經濟”。村口“落日集市”熙熙攘攘,老宅院里飄出咖啡香,文創集市熱鬧非凡,溫馨的漁家民宿備受青睞。隨著游客的涌入,村內業態不斷豐富,海晏村的商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
通過“政府+村集體+企業”的模式,村內引入民宿、咖啡館、非遺工坊等業態,采用租賃的方式,部分民房等昔日的閑置資產“搖身一變”成了村民們的“搖錢樹”。在引入資本、管理等現代要素的同時,海晏村通過歷史建筑修繕、文物古跡保護,留住鄉土本色,讓600年歷史的古村煥發出時代的璀璨光芒。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256萬元,人均收入增長曲線與游客量同步攀升。今年春節假期,全村共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拉動消費超480萬元。
“旅居云南”最有魅力的就是鄉村旅居,下一步,全省將引導更多的鄉村因地制宜發展旅居產業,發揮鄉村資源新優勢,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
擴大到整個“旅居云南”,全省堅持市場化、專業化、標準化、規;、品牌化發展,用好豐富的鄉村資源,植入先進理念模式,兼顧各方利益,使旅居成為全省文旅產業新業態、鄉村振興新途徑,把旅居作為云南旅游的升級版、鄉村旅游的新空間、鄉村建設的新方向、文化傳播的新通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好方式,打響“旅居云南”新品牌。(記者 朱海)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