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綠色包圍的查干珠日和嘎查

  蒼穹浩渺、星河燦爛,稻花香里說豐年。聽著蟲鳴,伴著蛙聲,躺在“稻夢星空”的稻田木屋里仰望星空,仿佛穿越時光隧道,是怎樣的一種浪漫?云淡風輕,妍花翠柳,漫步在鄉間小道上,感受綠意盎然的“森林鄉村”帶來的愜意安詳,農家生活為你的鄉村游增添多少迷人的色彩?在這個醉人的初秋,帶你一起和扎賚特旗來一場“農業+旅游”的別樣約會。

  風吹稻浪,“相約”智慧景觀農業基地

  走進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萬畝水稻長勢喜人,這里共有耕地28萬畝,其中水田15萬畝。地理位置上與中國優質稻米之鄉黑龍江五常市處在同一緯度,水稻種植條件完全一致,無任何工業污染,所生產的大米潤軟彈、亮如玉、溢馨香,現已成為興安盟大米中優質米和高端米的代表。

  產業園內不僅能生產出優質大米,還有先進的生產經營手段。在好力保鎮古廟村建設物聯網+智慧農業服務中心,運用物聯網、移動互聯、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物聯網+”智慧農業云服務平臺,面向涉農部門及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全產業鏈綜合信息服務,實現農業生產精準化、經營智慧化、管理高效化、服務在線化目標,全面提高產業效率和效益。同時實施訂制認領農業模式“我在扎賚特有一畝田”,建立8個訂制認領基地共1.6萬畝,采取稻魚、稻鴨、稻蟹、稻蝦共生共養模式,每4畝地安裝一個高清攝像頭,實現從種到收再到加工的全程可追溯、手機可監控,收獲時節將鮮米、稻魚、稻鴨或稻蟹一起按需求進行配送,真正實現一水雙用,一地雙收,促進種植戶經濟增收。

  2020年,依托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建設,扎賚特旗圍繞農旅休閑農業、智慧農業、訂制認領農業發展鄉村旅游。在古廟村興安屯北側建設觀景臺,并分為不同方向的三層,各層可以欣賞到不同角度的農田風景,大田風光盡收眼底。觀景臺兩側,立體天安門稻田畫隨風擺動,利用幾種不同顏色的水稻打造出“興安盟大米”“扎賚特味道”“祖國我是你的驕傲”等字樣的優美畫卷,將新時代農民的自信酣暢表達。木質棧道穿過層層翻涌的稻浪筆直地延伸向遠處,美不勝收,游人置身在稻海中,有一種質樸的感情流淌于內心深處。游客還可以在環線上風格各異的驛站中小憩,聽鳴春報喜、觀群蝶飛舞、看孔雀開屏、望現代農業,賞勤勞聰慧的扎旗人用水稻鋪就的栩栩如生的立體畫作。

  “稻夢星空”是產業區內建設的稻田木屋宿營體驗項目,按照“相對集中、輻射分散”思路,在好力保鎮古廟村興安屯集中連片稻田中建設稻田木屋10棟,每棟建筑面積20—45平方米,每棟可同時容納2-4名游客住宿體驗。稻田木屋以北斗七星布局設計和命名。2020年4月動工建設,7月投入使用。白天,游客在稻花源中觀賞千畝花海、萬畝稻浪,暢游觀景臺、小迷宮等游樂設施。夜晚,躺在木屋中,耳邊聽著風吹稻浪,抬頭仰望朗朗星空,別有一番農耕滋味。“我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這美景的,然后馬上就聯系朋友一起過來看一看,來了之后發現真的很美,不虛此行。同時看到自己的家鄉有這么大的變化,能吸引這么多游客,真的很自豪。”扎賚特旗音德爾鎮居民陳晨開心地說。

  經過不斷探索,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所涉及的好力保鎮等地,實施了“旅游+農業+脫貧”的發展思路,著力推動一二三產業有效融合的發展路子。推動第一產業發展,建立現代農業格局。2017年以來,圍繞發展有機農業、智慧農業、訂制認領農業、旅游農業的思路,深入實施農旅結合,建成了集15萬畝有機綠色水稻基地、2.5萬畝甜葉菊、1萬畝蠟質玉米、3萬畝有機大豆的智慧景觀農業基地。同時,發展旱作水稻2萬畝、甜菜0.5萬畝,大豆2萬畝,育肥羊4.6萬只,育肥牛5300頭,肉驢2100頭,形成多產業支撐的農業格局;構建第二產業鏈條,夯實鄉村旅游基礎。圍繞現代農業格局下的訂單農業和認領農業,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年產10萬噸大米、有機豆油、豆制品、純糧白酒的加工企業聯合體,其中“魏佳”“蒙源”“高一”“蒼裕”“鴻坤”已成為興安盟大米“扎賚特味稻”的核心品牌;延伸第三產業品牌效應,帶動旅游經濟繁榮。圍繞農旅結合的路子,推動智慧農業、訂制認領農業和“兩館、兩堂、三區、五園、六坊”的農耕文化主題,發展特色庭院種養經濟、特色農家樂、民宿;與游客建立互信,打造訂制認領農業、有機稻米認證、旱稻、水稻等品牌工程,推動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和品牌建設,不斷建立和形成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提升區域農業競爭力,增加了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綠意盎然,“相會”美麗鄉村田野風光

  如果每個鄉村都有屬于自己的顏色,那么扎賚特旗胡爾勒鎮的查干珠日和嘎查一定是綠色。嘎查現有耕地面積2萬畝,草原面積3萬畝,林地面積2萬畝,森林覆蓋面積超過70%,2020年初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認定為國家森林鄉村。

  近年來,查干珠日和嘎查創新發展方式,堅定走綠色引領發展之路,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路徑方法,將生態保護貫穿嘎查發展建設過程中。從2017年開始,通過荒山造林、村屯綠化等舉措逐步打造森林小村,帶動鄉村旅游,果樹采摘園、漁家樂等旅游項目發展,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更主要的是通過打造森林小村,人居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人們的幸福指數逐漸攀升,嘎查走上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文明的良好發展道路。

  目前,已對村民住所進行了集中改造,統一了建筑風格,其中屋頂改造3萬多平方米,院墻翻新2萬多平方米,村內街道硬化22公里,新修2.2公里水泥路。進一步完善了朵蘭艾里基礎設施,將朵蘭艾里建成生態宜居的花園式住宅小區。在這里可以看到樹成排、花成片、家家有菜園,田園詩畫般的鄉村景色;建設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的民族廣場,包括賽馬跑道、摔跤和射箭場地、主席臺、觀眾看臺、進出路硬化等附屬設施。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建筑,作為奶制品生產、加工、展示和銷售基地,已完成蒙古包建設、綠化區公共服務區基礎建設和奶制品生產加工基地基礎建設工程。結合賽馬場、奶制品賞觀一體加工廠,打造旅游體驗區,展示蒙古族服飾,摔跤、射箭等民族文化,讓游客和群眾體驗參與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活動,感受了解蒙元文化發展歷史,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建造2.6萬平方米的魚塘旅游觀光點,并投放2000斤魚苗。游客不僅可以欣賞“秋水共長天一色”景觀,還可以收獲屬于垂釣的樂趣,品嘗“農家菜”的獨特味道;在艾里北山果園建設的景觀臺、涼亭、木棧道、敖包等,已成為新的旅游景點。木棧道四通八達,可以把整個果樹林逛遍,山頂有敖包,每年會有大批的蒙古族同胞來這里祭祀敖包;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精心打造了450畝的果樹采摘園,打造經濟林,從果木上見效益,提升果園景區檔次,每年在推動旅游業發展的基礎上,可實現收入5萬元。8月中旬林果進入了成熟期,林果采摘也成了一大亮點。查干珠日和嘎查曾經的荒山不僅綠了起來,更變得有“內涵”了。

  嘎查聘用保潔員及護林員搞好村屯環境衛生,落實干部包片負責管理機制,將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將群眾“門前三包”與“物業管理”模式相結合,每月7日、17日、27日為村屯環境整治日,形成了村屯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村屯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還購置垃圾清運設備,配置分類垃圾箱,設置垃圾收集點,建設垃圾轉運站,為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了保障,讓嘎查“綠”得更加純粹。

  “我是來這邊做生意的,前幾天聽朋友說這里的風景特別好,讓我一定要來看一看,這不今天就過來了。真的是綠水青山,美不勝收。而且這里的村民也特別友善,剛才有位大叔走過來主動向我們介紹村子的歷史和景點的情況,還邀請我們去他家里坐一坐呢。說實話,我都有點不想走了。”來自齊齊哈爾市的游客張彥鑫說。對村子贊不絕口的還有76歲的本村村民邢樹魯斯:“以前我們農閑的時候是各回各家,從不出門的,即便出門也沒什么可看的。現在不同了,村子這么美,我們沒事就出去逛一逛,看一看果園、爬一爬山。村子里新建的魚塘是我必去的地方,這可是我的愛好,釣一釣魚,放松一下心情,生活別提多美了!”

  “發展農業+旅游是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實踐,也是新農村業態當中的重要構成,真正能夠做到‘一業興帶動百業興’。未來,將繼續完善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在原有智慧園區建設基礎上向農業公園上轉變,建設一座標準旅游驛站,以農業公園的模式輻射提升旅游集散中心,帶動周邊旅游服務設施的提檔升級,著力打造環音德爾旅游帶,培育壯大鄉村旅游接待市場,升級改造美化村屯建設,推進周邊鄉村旅游建設,實現農業+旅游模式綜合發展。”扎賚特旗文化旅游體育局副局長邢云福介紹說。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扎賚特旗立足本地實際,挖掘地方特色,將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農家變商家,使村容換新顏、村民臉上露笑顏。(許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