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姑娘忙。
網絡直播讓鄉村土特產品遠銷外地。
采摘獼猴桃。
綠水青山環繞的地方。
集中安置點。
【脫貧概況】
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地處秦巴山區腹地、漢江中上游堵河流域,集老區、庫區、山區、城區、工業區于一體,屬秦巴山片區插花貧困地區、全省37個重點貧困縣(市、區)之一。全區轄2鄉2鎮4個街道和1個省管經濟開發區、1個工業新區,面積6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萬人(其中農村戶籍人口5.99萬人)。全區貧困村71個,重點貧困村17個,貧困發生率23%。2019年4月,省政府宣布張灣區脫貧攻堅摘帽,累計脫貧4784戶13928人,在全省扶貧考核排名A類,是十堰市首批退出的貧困縣區。
這是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絕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讓中國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這是振奮人心的減貧實踐——2019年4月,省政府宣布張灣區脫貧攻堅摘帽,累計脫貧4784戶13928人,是十堰市首批退出的貧困縣區。
立下扶貧志,打好攻堅戰。自2014年以來,張灣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及省委、市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繪藍圖、明責任、定路徑、聚合力,各級各部門迅速行動,精準發力,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邁出鏗鏘步伐,奮力書寫出高質量脫貧攻堅的時代答卷。
堅持精準施策對標 “兩不愁三保障”補短板
“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了。”日前,在張灣區花果街辦花園村研學教育基地門前,村民張立喜興奮地說。兩年前,他與29戶74名村民一道,搬進位于景區旁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住進了嶄新的樓房,。花園村通過積極探索易地扶貧搬遷與旅游扶貧相融合的模式,依托村里的花果山旅游風景區,將村民安置在景區旁,讓他們不僅住進了新房,還依靠產業支撐有了致富路子。
不愁吃、不愁穿,住房、教育、醫療有保障(簡稱 “兩不愁三保障”)是實現脫貧的基本條件。脫貧攻堅以來,張灣區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問題開展清零行動。目前,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早已穩定實現,“三保障”問題全部保障到位。
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制發排查方案,逐村逐戶逐人逐項開展大排查,出臺《張灣區“兩不愁三保障”排查問題整改方案》,明確標準、政策、任務和責任,張灣區加大投入和政策傾斜,根據存在的突出問題統籌推進,確保政策落細落地。2019年以來,共查找解決問題126條。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脫貧攻堅“回頭看”工作部署,聚焦重點鄉鎮、重點群體和重點工作,堅持目標標準,對照建檔立卡信息和影響脫貧質量的因素,逐村逐戶逐項開展排查,建立完善動態監測臺賬,確保排查問題全部整改到位。
落實“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實現了教育資助全覆蓋,轄區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學雜費、課本費、生活費、住宿費全免除;落實“控輟保學”措施,杜絕輟學現象發生;雨露計劃政策全面落實,覆蓋率100%。規范落實醫療政策,全面落實了貧困人口“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保險”四位一體醫療保障政策;落實農村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和貧困人口補充醫療保險政府全額補貼政策。深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全區2482戶7639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和入住任務全面完成。其中,安置點易遷人口外出務工2665人,生態扶貧400人,產業幫扶4002人,公益性崗位32人,政策兜底1507人。提升飲水安全水平,其中,2020年精準扶貧統籌整合財政資金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項目4個,計劃投資770萬元,用于農村飲水提升工程,將自來水管網延伸到方灘、黃龍偏遠鄉村,改造入戶管網,安裝增減壓設施及計量設施,提高飲水保障能力和水平。
完善基礎配套。2019年以來,全區交通統籌整合財政資金近1000萬元,提檔升級農村公路90公里,20戶以上自然村和撤并村全部實現通硬化路,完成“四好農村路”提檔升級工程近50公里。強化電網改造,2015年來,所有自然村電網改造、建設全面完成,實現村村通動力電。加快信息化建設,2015年以來,累計投入8000余萬元,完成所有行政村通信網絡改造升級,實現行政村光纖全覆蓋,4G網絡全覆蓋。
突出地域特色 探索消費扶貧新路徑
“都是自家種養的土特產,城里客人稀罕,所以不愁銷路。今年春天一位城里客人來村里摘櫻桃后,就看中了我家的雞蛋,每月至少來買一次。”徐開梅家住張灣區漢江街辦柳家河村,近年來,村里瞄準城區居民消費,重點發展小水果、農特產。徐開梅春天賣草莓、櫻桃,秋冬賣蜂蜜,平時賣蔬菜、雞蛋,一年能賺三萬元左右。她說,乘著村發展櫻花長廊景區的東風,她還想開個農家樂。
十堰是省委著力打造的鄂豫陜渝毗鄰地區中心城市,城區常住人口80余萬人。隨著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市民更加向往農村的原生態環境和原生態農產品。這個持續增長的消費需求和趨勢,也成為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強大“引擎”。張灣區委、區政府牢牢牽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以消費為導向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搭建鄉村消費平臺,吸引城市居民下鄉消費,帶活農村經濟、帶動農民脫貧增收,探索出了“消費扶貧”的新模式。
把鄉村當成景區建,夯實消費扶貧基礎。按照“綠富美”總要求,張灣區大力實施封山育林、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村莊綠化、通道美化及生態修復,應綠則綠、宜果則果、宜彩則彩,積極營造“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鄉村美景,讓鄉村彰顯生態魅力,讓市民盡享綠色福利。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對“美麗鄉村”示范村統一規劃、整村推進、區域開發,著力打造”七彩西溝”、方灘“堵河畫廊”、漢江“櫻桃溪谷”、花果山、白馬山等生態景區,積極開發城郊生態游憩帶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加快“智慧張灣”建設,推進寬帶網絡進村入戶,加大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力度,不斷完善鄉村公廁、停車場、游步道等配套服務設施,著力推動特色農家樂、特色民宿、特色莊園等鄉村消費綜合體發展。統計顯示,2019年全區鄉村旅游全年接待游客達100萬人次,鄉村旅游收入達1億元以上,直接帶動貧困人口受益1000人以上。
把產業基地當成景點建,提升消費扶貧成效。圍繞“一鄉一業,一溝一特,一村一品”產業布局,建設消費扶貧示范基地。2019年,張灣區共整合資金6600萬元,實施產業項目85個,發展鞏固提升獼猴桃、櫻桃、冬桃、藍莓等觀光園、采摘園3000余畝,打造了白馬山、大溝、秦家坪茶葉,白石、長坪、沙洲獼猴桃,柳家河櫻桃,朱莊、黃土藍莓,方灘蜜蜂等產業脫貧示范景點40余個。同時,積極開發鄉村旅游產品,大力推廣土地領種、生豬領養、農耕體驗等消費模式,開發推介特色農產品,做精做響張灣農業品牌,提升產業扶貧效益。2019年,西溝長河灣、白馬茶院、花果山研學基地等一批景點基地建成運營,白馬山景區榮膺“全國2019文旅景區創新品牌十佳”,柏林鎮入選全省“擦亮小城鎮”行動試點鎮,紅巖寨、姥姥家的花果園、方灘房車露營基地等4家民宿入圍全市首屆鄉村民宿網絡評選前十。大力扶持農莊經濟,發展農家樂、農家旅館、休閑農莊300余家,其中星級農家樂146家。
把產品當商品賣,打造消費扶貧品牌。推出了大西溝原生態獼猴桃、漢江國標櫻桃、鮑灣草莓、朱莊藍莓、安溝芹菜、白馬山有機道茶等“三品一標”特色農產品,帶動貧困戶發展具有張灣特色的種養殖產業,做到張灣農業有產品、有品牌、有市場,提升農業品牌價值,增加農業產出效益。同時,以“產業扶貧推動、消費扶貧拉動”為主題,推進消費扶貧“六進”活動,憑借品牌效應和安全品質,張灣特色農產品實現了優質優價,大大提升了產業扶貧效益。譬如大西溝原生態獼猴桃采摘價每斤15元、鮑灣草莓采摘每斤40元、朱莊藍莓采摘價更是高達每斤120元,遠遠超過了超市銷售價格。搭建消費平臺,帶活線上線下消費,譬如依托中國社會扶貧網、“扶貧832平臺”、十堰市消費扶貧雙創中心電商平臺等渠道,12家農業龍頭企業經審核后進駐,借助龐大的市場開辟全國銷售渠道。白馬山村開展直播帶貨,茶葉再無存貨;西溝鄉沙洲村西盛獼猴桃專業合作社通過“線上宣傳+線下采摘”網絡營銷,不僅把村里的獼猴桃銷售一空,還帶動了土雞蛋、板栗、蜂蜜等農副產品銷售,促進農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大西溝獼猴桃莊園”微信營銷平臺上線后,“長坪塘”牌獼猴桃果酒暢銷全國;黃龍鎮回龍村千畝大櫻桃還未掛果,就已經被北京“新發地”果品批發市場全部預訂。
著眼成果鞏固 持續推進脫貧攻堅 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現在公交車通到家門口,進城半個小時就到。”談起張灣區西溝鄉岳竹村的出行變化,村民李強感慨萬千。岳竹村距中心城區40余公里,過去村民進城,除去等車時間,步行時間尚需一個多小時。2017年,十竹路岳竹關隧道打通,一條標準化的二級公路連接起西溝鄉幾個村莊,村中年輕人騎摩托車到西城開發區工廠務工,只需要半小時。村中,天麻、石榴等特色產業也發展起來了,貧困戶就近務工,戶均增收超過2萬元。
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既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培育長效脫貧機制,又有利于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張灣區堅持把握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正確方向,在牢牢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持續鞏固脫貧成果。2019年,區本級財政投入6000萬元,打造6個鄉村振興示范村、15個美麗鄉村試點村。投資5800多萬元,改建廁所2000個,提檔升級“四好農村路”37公里。出臺《張灣區精準扶貧鞏固提高工作方案》,堅持“四個不摘”,抓最困難的群體、最突出的問題、最薄弱的環節,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一手抓存量貧困人口脫貧,一手抓已脫貧人口鞏固提升。印發《關于進一步改進和健全脫貧攻堅工作機制的意見》,從全面落實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嚴格執行扶貧標準、健全工作領導機制、完善領導小組會議制度、領導干部包保貧困鄉村制度、形成各部門工作合力、健全激勵和問責機制、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機制銜接8個方面做了具體要求。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區委九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區政府九屆五次擴大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鞏固脫貧成果加快鄉村振興的決定》,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經濟發展有機統籌,進一步激發農村新動能,把握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充分發揮工業園區優勢,確保貧困戶戶均務工就業1人,大力實施消費扶貧、文旅農融合發展,強化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的規劃銜接、政策銜接、工作銜接、保障銜接,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譬如,張灣區充分發揮工業城區優勢,制定了一系列獎補政策,鼓勵企業與村(社區)簽訂幫扶協議,優先招用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同時,通過組織對口培訓、定向招聘等方式,鼓勵富裕勞動力向城市轉移。
構建穩定脫貧長效機制。鞏固“五個一批”幫扶政策,對標排查整改“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完善大數據管理機制,健全監督監管機制,確保脫貧戶、邊緣戶、監測戶不返貧、不致貧,認真開展脫貧攻堅“回頭看”,全面落實扶貧政策。加強扶貧項目資金管理,提升資金使用績效。持續開展豐富多彩的鄉村休閑游、農村體驗游、農產品采摘游等活動,推進基本產業發展、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提升貧困人口基本素質、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強化后續扶持,確保脫貧高質量、不返貧、可持續。
采取得力措施 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
2020年3月10日,已在張灣區西溝鄉相公村抗疫一線堅守50天的區文旅局駐村工作隊,井然有序的組織村上勞動力參與到該村草莓園、葡萄園、獼猴桃園三大產業園復園復工工作中來。無獨有偶,疫情期間,張灣區司法局駐花果街道小嶺村村扶貧工作隊也及時引導村民搶抓農時備耕,分時下地、分散干活,并利用微信等多種方式幫助該村售賣了7萬斤左右滯銷的蔬菜,銷售金額達15萬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之年。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貧困人口脫貧帶來了沖擊,成為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和進一步發力的約束和挑戰。張灣區高質量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奮力奪取雙勝利。
統籌謀劃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為切實消除疫情影響,防止因疫返貧和因疫致貧,張灣區領導一線調研,靠前指揮,先后召開了區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2020年第一次會議,討論通過了《張灣區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要點》等文件,全面謀劃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工作。同時積極解決受疫情影響導致的收入減少問題,增加扶貧公益崗位288個,安排資金332萬元,優先安排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在家門口上崗就業;安排就業獎補資金100萬元,激勵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務工就業,爭取貧困戶家庭平均1.2人就業;安排1300萬元產業獎補資金,對帶貧市場主體和貧困戶進行獎補,鼓勵貧困戶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安排310萬元扶貧扶志項目資金,推進愛心公益超市建設,以積分換物品方式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扎實推進產業政策落地。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完善“政府+市場主體+農戶+銀行+保險”的“五位一體”產業扶貧機制,構建“租金+薪金+股金”的利益聯結機制,統籌1000萬元對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進行以獎代補。以蔬菜、茶葉、小水果、中藥材、食用菌、生態養殖及鄉村旅游等為主導產業,培育產業脫貧示范村40個、示范戶1200戶,累計特色產業產值達到4.3億元,覆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2876戶,占比84.5%。持續抓好光伏扶貧,政府全額出資3座光伏扶貧電站并確權到村,由專業運維企業進行運維,發電效率均超過70%,發展光伏扶貧325KW,惠及65個貧困戶。截止今年7月底,光伏項目總收益8.57萬元,設置公益性崗位26個。規范推進金融扶貧,2020年新增貸款50戶241.2萬元,辦理因疫情展期貸款27筆136.2萬元。扶貧小額信貸戶貸率34.6%,嚴格管控、及時化解貸款逾期,貸款逾期保持可控狀態。
密切關注重點貧困群體生產生活。加大兜底保障力度,2019年和2020年分別安排905萬元、680萬元解決失能半失能和無勞動能力戶的生活保障問題。針對今年疫情特殊情況,組織工作專班對受疫情影響的貧困戶開展摸排、救助,對受疫情影響導致家庭生活困難的建檔立卡重度殘疾、留守老人、失能老人、重災重疾等家庭發放臨時救助補貼。截止7月底,向148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城鄉低保資金366.06萬元;發放建檔立卡貧困戶特困供養金3314人次311.35萬元,特困供養對象春節慰問資金24.4萬元;發放建檔立卡貧困戶臨時救助1023人次149.34萬元;發放區級財政兜底資金1441人250.48萬元;發放建檔立卡殘疾人生活困難補貼3903人次19.515萬元,建檔立卡殘疾人重度護理補貼5010人次50.1萬元。
不斷強化駐村幫扶工作管理。疫情發生后,全區71支駐村工作隊于2月6日開始進駐幫扶村,開展疫情防控與駐村幫扶工作。加大對貧困群眾特別是脫貧監測戶和邊緣戶摸排、監測、幫扶力度,將全區71個村分為304個網格,明確安排了304個網格長,實行網格包保。堅持“人員不減、力度不減、隊伍不散”原則,制定了《2020年張灣區駐村幫扶工作要點》《關于調整部分駐村幫扶工作隊成員的通知》,全區90個幫扶單位累計開展幫扶活動170余次,節日慰問物資價值95萬元,協調落實項目45個、資金共計2950萬元,捐款捐物價值20余萬元,購買農特產品價值15萬元。
緊抓強基固本 強化脫貧攻堅黨建引領
“送錢送物不如送個好支部。”在張灣區柏林鎮秦家坪村,黨組織深受群眾認可。由于體制等原因,秦家坪村一度貧困落后。2017年,秦家坪村移交張灣區管轄后,區委從選優培強村黨支部入手,選派全市“十佳”村黨組織書記、最美村官張喜忠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喜忠到任后從健全組織生活、配套基礎設施、培育致富產業、營造鄉風文明等方面入手,進農家、聽民聲、夯基礎、興產業,使全村面貌發生根本變化。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張灣區堅持把加強黨建工作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圍繞脫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把黨建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把黨建動力轉化為攻堅動力,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了有力保障。
夯實脫貧攻堅人才支撐。2020年7月1日,張灣區支部書記學院正式投入運營。學院邀請轄區高校專家、國內知名學者、優秀黨政干部作、鄉村特色產業帶頭人等組成的多領域、多層次師資力量,常年設置黨性教育、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教學模塊,綜合運用訪談教學、案例教學、影像教學、情景教學等方式增強培訓實效。其培訓主體為張灣區鄉鎮干部、村黨支部書記、“兩委”干部、后備干部、“雙帶”黨員等鎮村一線干群,培訓范圍涵蓋全市農業農村領域的黨員干部,對放大扶貧產業和生態優勢疊加效應,強化農村社會治理、鞏固精準脫貧成效、打贏三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堅持做實“1包50戶”工作機制。出臺《張灣區關于進一步加強網格管理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實施方案》,對網格區域邊界、網格架構體系、網格職責定位、網格代辦服務、網格管理考核、網格隊伍建設六個方面予以明確。科學運行“1包50”小網格機制,讓群眾廣泛參與其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讓矛盾問題第一時間在網格發現、在網格解決,形成黨建引領下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并堅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著力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全面增強黨組織引領能力。推行村黨支部書記專職化管理,做好在抗擊疫情中表現突出的入黨積極分子、村后備干部重點跟蹤培養;因地制宜探索農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等要素有效利用形式,提高農村黨組織的自我保障能力;堅持以黨的建設為統攬,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之以恒糾“四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重點查糾貫徹黨中央和省委、市委、區委決策部署只表態不落實、維護群眾利益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以及敷衍整改、虛假整改等問題。保持正風肅紀高壓態勢,堅決從嚴查處不收斂不收手、嚴重損害黨的執政根基的腐敗問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也是張灣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起步之年。張灣區將不斷凝聚向上的力量,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十堰高質量發展中奮力譜寫新的篇章!(記者 毛以國 通訊員 袁軍 袁劍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