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獲悉,在脫貧攻堅中,保定市大力實施“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行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落實特色產業扶貧項目,1104個貧困村實現產業全覆蓋、收益監測全覆蓋,9個貧困縣實現縣有主導產業,鄉有主導品種,村有產業項目,戶有產業幫扶。
  據悉,保定市扶貧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貧困地區穩定脫貧提供了根本性支撐。保定市扶貧產業呈現出規模效應明顯、帶貧作用突出、收益穩定增長等特點,培育出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產業扶貧典型模式。
  全省入選全國產業扶貧產業脫貧的10個典型案例保定市占3個,發布100個產業扶貧典型案例保定市占22個,“太行山創新驛站”被推薦為全國扶貧模式和全球減貧案例,阜平香菇、淶源肉雞、曲陽光伏,唐縣電子商務等成為在省內外知名的模式樣板。淶水縣“雙帶四起來”旅游扶貧模式入選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典型案例,太行山創新驛站、阜平香菇產業等入選國務院扶貧辦14個“精準扶貧典型案例”。
  龍頭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保定市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6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75家,較上年增加40家,年內力爭突破300家。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899.65億元,占全省總份額的12.9%,較2018年增長28.4%,其中,66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06.66億元,占全省總份額的17.3%,較2018年增長10.4%;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4家,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1家。加工龍頭企業集中度較高,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據統計,加工龍頭企業吸納農民就業超過11萬人,帶動農民增收3.38億元。
  新型經營主體帶貧作用突出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2649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8家,省級“十佳”農民合作社2家,省級示范社88家。家庭農場3398家,其中,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11家。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622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到282.3萬畝次,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小農戶數量92995戶次。建成縣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197個,其中省級園區26個(含省級精品園區7個)、市級園區105個(含市級精品特色園區65個)、縣級園區66個。推廣“政府+驛站+龍頭企業+基地+村級組織+貧困戶”等15個產業扶貧帶貧模式,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共計帶動19.37萬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
  利益聯結機制趨于完善
  保定市根據不同致貧原因,建立差異化、精準化幫扶措施,健全分類收益清單臺賬。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生產獎補、產業和公益崗位、扶持種養生產等措施增加收入;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土地流轉托管、代耕代種代養、光伏、資產收益項目等措施增加產業收入。對具備發展產業條件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對其小額信貸予以貼息,支持其參與與生產相關的經營技能培訓、勞動技能培訓。鼓勵各地探索實施特色產業獎補措施,鼓勵各地統籌用好資產收益扶貧、消費扶貧、光伏扶貧等項目,動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等,帶動監測對象發展生產防止返貧致貧。(記者 劉靖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