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坡道,進進出出都能自己解決,太方便了。”說起無障礙設施改造,薊州區白澗鎮辛西村王云直豎大拇指。
28年前的一場車禍,讓他雙腿癱瘓,無法行走。作為一名肢體一級殘疾人,雖然家里配置了手動輪椅,但只能在院子里轉轉,出不來門做不了事。“3年前,殘聯幫我配置了電動輪椅,這不,今年又在家里修了無障礙坡道,現在不僅能進進出出,還能靠著修車的手藝,賺點零花錢。”王云說。
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主要包括修建輪椅坡道、坐便器改造安裝、室內外扶手安裝等,既是市殘聯直面殘疾人群體的“保留項目”之一,也是中國殘聯建成殘疾人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截至2018年底,我市已完成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59395戶,為殘疾人提供了生活起居出行等各方面的便利,受到一致好評。2019年,我市還將對4246戶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社會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集中體現,是現代城市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市殘聯維權部工作人員周超介紹,改造過程中,他們將改造標準與殘疾人家庭實際需求相統一,確保改造后的無障礙設施能用、好用、耐用,把好事辦好,切實提升殘疾人兄弟姐妹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殘疾康復不可或缺。我市持續在殘疾人康復服務上精準發力,今年,還針對1000 名殘疾人實施康復體育服務、康復體育器材、康復體育方法送進殘疾人家庭項目。
“這是迷你健身車,這是液壓踏步機,我教您怎么用哈……”前不久,河東區殘聯為中山門街試驗樓社區李大爺發放了兩件康復體育器材。
“以前想鍛煉身體,都得到社區康復站,現在可好啦,在家看著電視就能鍛煉身體了。”作為一名肢體二級殘疾人,李大爺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說:“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殘疾人的關愛,我一定會勤加練習,讓身體更靈活些,減少肌肉萎縮。”
日前,河東區已經深入167名生活困難的中重度肢體殘疾人家庭入戶摸底調查,了解殘疾人康復體育需求,并為他們發放康復體育器材334件。為確保康復體育器材發揮最大作用,區殘聯還配套發放了康復體育教材,并安排指導員入戶指導,進行個性化服務。
傳遞的是愛心,營造的是希望。為了給殘疾人家庭減負,避免“照看一個人,拖累一群人”,我市還全面提高殘疾人托養服務補貼標準,在原基礎上提高42%,并提供居家服務、日間照料托養服務和寄宿托養服務三種托養服務形式。
作為一名重度肢體殘疾人,和平區新興街興河里社區高柏長期臥床,一直由70多歲的母親照顧。他說:“以前一直媽媽買菜做飯,非常辛苦,現在有了殘疾人居家服務,送飯上門,我們也松了口氣。”
“在小康路上,絕不讓任何人掉隊,以后我們還會繼續服務于社區,服務于殘疾人。”新興街殘聯的工作人員說。
目前,全市殘疾人托養服務40627人,其中,居家托養39792人,運營托養機構61家,日間照料48家,托養592人,寄宿機構13家,托養243人,累計發放托養補貼5562萬元。殘疾人托養服務工作深入人心,托養服務的智力殘疾人、穩定期的精神殘疾人和其他類別的重度殘疾人,不但得到生活照料,康復訓練、職業培訓、文化娛樂等健康有益的服務,而且還緩解了家庭成員負擔,取得“托養一人,解脫一家,溫暖一片”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