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防汛工作新聞發布會。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汛期,天津市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二至三成,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多,氣象災害影響偏重。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會同全市各區各部門超前謀劃,圍繞“防、減、救”全鏈條做好應對準備。

近年來,強對流天氣引發的局地強降雨呈現極端性強、致災風險高等特點,天津市境內地勢低洼,極易受降雨影響出現積水和內澇;而且天津市地處海河流域最下游,是眾多河流入海的匯合地,上游來水從北、西、南三面向天津市匯集。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張軍武介紹:“如果把海河流域比作一個漏斗,那么,天津就在斗柄的位置,一旦上游發生洪水,容易引發天津市洪澇災害!

記者了解到,每年6月15日至9月15日是天津市的汛期,汛期降雨量約占全年的80%,其中,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為主汛期,這段時間會有多次集中的降雨過程。對此,天津市立足“防大、防猛、防極端”,通過隱患銷號、協同聯動、物資前置、數據融合等舉措,確保防汛安全。按照氣象災害發展演變及其防范應對進程,市氣象局副局長孫治貴表示,市氣象局將逐步從“趨勢提示”到“災害提醒”,再到“預警發布”,不斷縮小對風險區域的“包圍圈”,并通過微信、短信、閃信外呼等多種方式,提醒全市相關應急責任人。

“我們充實市、區、街鎮三級防汛抗旱指揮體系責任人858名,落實重要點位責任人950名、村長3554名、鄉村‘鑼長’7516名,織密屬地、工程、點位責任網,通過組織應急演練、開展專題培訓等,增強各級防汛責任人實戰能力。”張軍武說,天津市累計派出1.8萬余人次,排查重點部位3.2萬余處,發現問題310項,汛前已全部整改或落實安全度汛措施,確保隱患動態清零,不留“后遺癥”;同時與北京、河北兩省市深化雨水情共享、搶險救援協同、信息平臺互通機制,提前與天津警備區對接部隊及基干民兵8930人,落實駐津央企、消防、水務等專業搶險救援隊伍147支,共計3180人,指導各區組建區、街鎮、村居搶險力量10萬余人,全面增強防汛搶險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上新”防汛物資,購置指揮車16輛,無人機74架,北斗終端、衛星電話等應急通信設備5923臺(套),提前布防市、區、街鎮三級指揮機構和重點危險村,進行常態化通信裝備聯通測試;初步建成“應急管理一張圖”防汛專題指揮系統,梳理全市1052處防汛重點點位,接入、建設1401個視頻監控,布設391處會議終端,集成1435處雨水情監測站點,搭建會商調度、點位巡視、力量調派、叫應反饋、物資統籌、通信保障等智能化、立體化應急指揮平臺。

“汛期遇強降雨,市、區兩級排水部門將全力做好排水工作,實現‘大雨雨后2小時、暴雨雨后5小時主干道路積水排除’的目標。”市水務局副局長王立義提醒廣大市民,關注天氣預報和汛情預警信息,及時調整出行計劃,雨中行車注意防汛警示標識,繞行積水路段,不可強行通過嚴重積水路段及地道涵洞,嚴防發生危險。

張軍武表示,汛期,全市各區各部門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市防辦會同氣象、水務、規劃資源等部門每周進行常態化會商,遇天氣變化加密會商,精準發布預警響應和風險提示,為各區各部門防范應對提供決策支撐,也為搶險救援、群眾避險預留行動時間,保障全市人民平安度汛。(天津市應急管理局供稿)

編輯:褚夫晴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