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3月19日消息 3月20日,時光迎來了又一個刻度——春分。春分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四個節氣,大約出現在每年3月21日前后。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
全國名中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 張伯禮院士
全國名中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院士指出:“二十四節氣是我國農歷表示季節物候變遷的特定時令,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中醫講天人合一,就是人和自然要和諧,要適應自然界氣候的變化而調整活動作息,以維護健康。人體的五臟六腑等組織的機能活動受節氣變化影響,注重節氣養生,可以調節機體氣血陰陽平衡,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也可預防疾病。”
為了弘揚中醫養生與防病文化,讓公眾了解和掌握節氣養生的知識,從2022年春分節氣開始,我們將介紹每個節氣文化,同時邀請全國知名中醫學家講述養生防病理念,助力您身心健康。首期邀請張伯禮院士談“春分節氣與養生”。
節氣文化
春分由來
春分是仲春的第二個節氣。春分的含義有二:一是指這一天日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指春分平分春季,正處春季三個月之中間。因此古人以為“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這一天之后,北半球開始晝長夜短,氣候逐漸溫和,雨水慢慢充沛,陽光日益明媚。
節氣民俗
春分時節各地民俗有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吃春菜,也叫做“春分吃春菜”;送春牛,實際送的就是印有農歷節氣的黃紙,上面還印有耕田的圖樣,名曰“春牛圖”,人們挨家挨戶的送,說些吉利的話,唱些應景的曲兒;放風箏,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 這一傳統民間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
春分花語
春分以后,桃花、梨花、櫻花爭奇斗艷,引人流連忘返。但是對于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以及過往有蕁麻疹等病史的人則要減少在這類環境活動,如無法避免也需佩戴好口罩,穿著嚴實,以減少花粉接觸。平素有自汗、氣短、乏力癥狀的易過敏人群可以服用中成藥玉屏風散來預防。
詠節氣詩詞
春分
張伯禮
春分春氣旺,花開花馨香。
新綠望滿眼,勞燕銜泥忙。
奮力奮一翅,酬志酬萬翔。
生機發盎然,莫負好時光。
中醫名家談養生
1 順應節氣 調節飲食
張伯禮院士指出,春分以后,北方的天氣仍然較為干燥,故而雖《黃帝內經》中講“春夏養陽”,但仍要少食羊肉、海鮮等發性及高熱量油膩食物,多吃清淡的綠葉蔬菜、新鮮水果,適量進食魚肉、鴨肉等,通過飲食清理冬季所郁積的內熱。春分以后陽氣升浮,老年人常有口干癥狀,但喝水也不解渴,此時可用口含溫水,徐徐咽下,或含蘿卜、梨、藕切成的片,達到滋陰清熱的作用。另外脾胃偏弱的人要少吃酸味多的東西,從中醫理論的角度來看,酸助肝,會使肝氣更旺,而攻伐脾胃,可適量多吃辛甘之味的食物益肺健脾,如銀耳、蘿卜、荸薺、柑類食品。
2 順應陽氣 適度運動
張伯禮院士強調,春分后氣候轉暖,但易反復,衣物增減要及時,宜穿著寬松舒適的衣物。陽光和煦時要根據自身情況增加室外運動,爬山、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像八段錦、易筋經等功法簡單易學,又不受空間限制,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在室內也可以施行。總之,伸動肢體的活動要多做,有益于氣機疏泄。
3 順氣條達 調整起居
張伯禮院士指出,春分后白晝增長,人們活動增加,易有春困的感覺,加之人體陽氣隨著自然界的升發而波動,影響肝氣的條達暢快,易出現情緒不穩定,也就是春躁,可以通過早睡早起,調整運動量來改善,飲食方面要多吃些綠葉蔬菜,適當喝些玫瑰花或菊花茶,以疏肝解郁或疏散風熱,提振精神。
4 節氣變換 未病先防
張伯禮院士還提醒,春暖乍寒,血壓易波動,容易誘發心絞痛、中風等病癥,故心腦血管病患者不應盲目停藥或減藥。總之,要因時、因地、因人合理地安排膳食、運動,戒煙限酒,調適心理平衡,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健康持續時間。
5 春分膳食
枳殼青皮豬肚湯
功效:疏肝健脾,行氣和胃。
原料:豬肚1個(約500克),枳殼12克,青皮6克,生姜4片,食鹽3克。
制法:豬肚切去肥油,用食鹽擦洗,再用清水反復漂洗干凈后放入開水中去腥味,刮去白膜陳皮、枳殼、生姜洗凈。將全部原料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2小時,調味即可。
用法:隨量飲湯食肉。
(本文綜合自“天津中醫藥大學”微信公眾號)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