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獲取信息的方式,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網絡信息化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網絡媒體大環境滋養下的青少年,過早接受著社會信息的輸入,其價值觀的選擇與形成深受大眾傳媒的影響。“清朗”行動應運而生,重拳出擊整治各種網絡亂象,多項行動直指青少年上網所遇的不良亞文化信息,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風清氣正,針對亂象的治理成果顯著。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關于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發布十項專項行動。對比2021年的“清朗”,本次加大了對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的打擊力度,將網絡謠言的打擊范圍從主抓鼓吹歷史虛無主義的有害信息,拓展到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和民生科普多方面覆蓋,對“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以及“規范網絡傳播秩序”的兩項行動提出了新要求。根據數據顯示,近年累計清理的違法不良信息達2200多萬條,處置賬號13.4億個。網絡惡性事件的層出不窮,使“整治”成為了網絡生態的代名詞之一,“整”年累月,無微不“治”;“整”裝齊發,嚴“治”不貸。

天朗氣清,維護網絡環境需齊心而行。部分網絡平臺博取關注、惡意炒作,誘導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走向負面輿論的一端以牟取暴利。它們使互聯網成為了信息泄露的窗口、低俗文化的傳播鏈和眾口鑠金的陣地。一幕幕丑態百出的亂象牽連著多方主體的關系,人民日報曾評論,“凈化網絡,需要的是各方共同攜手,需要監管部門常抓不懈、平臺落實主體責任,網民提高鑒別能力”。盡管“凈網”“清朗”頗具成效,但網絡內容的生態治理任重道遠,三方協力,才能早日還網絡與社會大環境一片清明。

護育新蕾,肅清與建立應雙管齊下。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將“網絡保護”單列一項,回應了20世紀以來圍繞青少年產生的網絡熱點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曾提出對于青少年使用網絡的現象不能是“堵”,而要“疏”。這意味著“清朗”要肅清不良行為的同時,各方應配合思考如何幫助其建立正確價值觀。強化平臺監察,傳播有益內容,禁止網絡欺凌;筑牢家庭防線,長者以身作則,傾聽溝通引導;深化教育作用,完善教學內容,提升網絡素養。國之幼苗,正其身,導其行,方可期庭庭如蓋。眾擎易舉,共商濯污揚清之途;護育新蕾,共建風清氣朗之網。(作者: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小學 周萌博)

編輯:周思楊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