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9月5日消息(記者張強 韓雨晨 實習記者藺子賢)當海拔從4614米驟降至1960米,縱橫交錯的河谷、巍峨聳立的高山、廣袤無垠的草原驟然化作肥沃的谷地,風格迥異的自然風光一同存在于這片面積尚不足兩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這里,是位于青海省東南部的尖扎縣。2022年,天津援青干部楊志高從渤海之濱的天津來到這里,開啟了他為期3年的援青工作。

在他所負責的村落中,讓他印象最深的,莫過于來玉村。來玉,在藏語里意為“大山的背后”。曾經,來玉村基礎條件薄弱,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這“四難”成為困擾當地群眾的突出問題。“當時,我們援青的同事們意識到,來玉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難以為繼,整村易地扶貧搬遷勢在必行。”天津援青干部,尖扎縣委副書記、縣政府副縣長楊志高說道。

來玉村原址景象(央廣網發 尖扎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但初期村民意見始終難以統一,同意搬遷的沒有幾家。李毛才讓便是當時反對者之一。“剛開始說要搬遷,我們心里其實特別害怕,在以前的地方生活慣了,搬到新地方就怕生活不下去。”李毛才讓回憶道。

為了讓村民搬到好地方,后續能發展,彼時,天津援青干部們對搬遷安置點的選址提出多個方案,最后從5個備選點中選擇了海拔相對較低,人畜飲水、灌溉用水方便的黃河岸邊,同時引入天津市濱海新區援建資金對來玉村實施對口援助幫扶,讓村民看到發展希望的同時,更讓他們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2019年1月7日,來玉村99戶農牧民興高采烈地入住新居,開啟了“住在黃河邊”的新生活,村民們的好日子更是有了“源頭活水”。

楊志高告訴記者,為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天津援青干部又依托黃河優美風景資源,引導扶持來玉村發展后續文旅產業,將來玉村打造成有名的黃河邊旅游村,吸引專業運營公司投資興建江南風格民宿,實現“開門是店、關門是家”。如今,來玉村被譽為“黃河民宿第一村”,村莊發展模式也成為了青海全省的示范。

來玉村被譽為“黃河民宿第一村”(央廣網記者 韓雨晨 攝)

“我們的民宿主打江南風、藏式風小院,游客們可以在黃河岸邊賞景,也可以品嘗美食、采摘水果、自助燒烤。”來玉村民宿老板蔣琴玲說,現在來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不僅有省內周邊游客,還有天津、北京、江蘇等地的游客。“有時游客們也會說,這里給予的安靜,是前所未有的,真想在這里住上幾個月。我們不再擔心搬下來沒有事情做了,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了期望。”

“青海這邊的黃河水質清澈無比,有山有水有沙灘,真是個放松休閑的好地方。”游客瓦敏第一次來到來玉村度假,美麗的風景、舒適的環境都讓她感覺十分愜意。

背靠山水美景,村民吃上了“旅游飯”,有了新生活。據了解,來玉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搬遷前的7000多元,增加到現在的2萬元以上。

“每當走進村子,我總能看見那一個個燦爛的笑容,聽到一句句貼心的話語。”楊志高笑著說,“來玉村的發展變化和美好前景讓群眾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這是天津援青工作取得累累碩果的縮影,更激勵著我們援青干部接續奮斗、矢志不渝地與當地干部群眾共同譜寫著一曲感人至深的援青之歌。”

編輯:周思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