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分析“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研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政策,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
會議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貫徹新發展理念,勇于推動“三農”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撐。城鄉發展一體化邁出新步伐,農民收入增速連年快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和養老制度開始并軌,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達到新水平,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快速發展,農村水、電、路、氣、房和信息化建設全面提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展開。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幾年間,中國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成就斐然。不但有大量的農村人口變成了城鎮人口,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而且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和科教文衛保障等各個方面也有了極大的提高。各種資源在政策引導下更充分的流動、更合理的配置,讓城市和鄉村更加進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但是,成績屬于過去,解決“三農”問題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隨著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信息的快速流動,廣大農村群眾早已不滿足于溫飽,而是開始對比城市,對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小汽車、互聯網等正在農村地區迅速普及,廣大農民的物質生活正經歷升級換代;新農合、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措施也正成為大多數人更為關心的話題。
目前,廣大農村地區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局面正在形成,更多的農民群眾正不斷分享著改革紅利分享著發展成果,但有些方面與他們的美好期待仍然還存在差距。恰如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對此,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強調,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其中之一就是必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要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增收,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落戶定居,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在2016年,中國的GDP總量已超過74萬億人民幣,財政收入近16萬億人民幣。解決“三農”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塑城鄉關系,我們不但有堅定決心、明確的目標、清晰的路線,而且也具備了更多的底氣和實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也必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央廣評論員 許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