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在天津,發改委等多部門打出保供應、穩價格組合拳,覆蓋生活必需品的產、供、銷環節;搶抓春耕生產的同時,給糧油蔬果肉相關企業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用線上銷售、線下配送的方式,幫農戶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米袋子、菜籃子充實了,百姓心里踏實了。

  3月17日,天津河東區大王莊菜市場。

  水果、蔬菜、魚蝦蟹、肉蛋奶、副食調料一應俱全。住在市場附近的鄭大媽掃碼、測溫進入市場后,買了蘿卜、餃子皮、豬肉餡、茴香、黃瓜、草莓,花了42.9元。“準備包茴香餡餃子,買啥都有,物價不貴,日子踏實。”

  正如鄭大媽所感知的,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3月13日的統計顯示,今年1至2月份天津CPI平均漲幅為4.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2月份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3.8%,漲幅均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

  疫情發生以來,天津菜籃子米袋子供應充足,價格平穩,百姓餐桌豐富。“這都源于天津見勢早、動手早,多部門聯動,保供穩價見到成效。”天津市發改委副主任苑廣睿說。

  多部門聯動

  超市有賣 碗里有菜

  民以食為天。特殊時期,菜籃子米袋子基本生活保障重在 “穩”。天津市商務局市場建設處石學亮清楚地記得,一個多月前,他馬不停蹄跑了多個農貿市場,為的就是給大白菜價格“降溫”。

  大年初二,市場監測顯示,部分蔬菜的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如果不及時解決,將影響百姓生活。

  穩供應就是穩大局。天津明確提出,確保群眾碗里有吃的、超市和菜市場有正常市價銷售的、市和區冷庫有儲存的、農村地里有種植的。天津市發改委、農業農村委、商務局、市場監管委、交通運輸委等多部門迅即行動,出政策、給補貼、跑市場、打違法,聯手發力,保供應,穩價格。

  生活必需品的產、供、銷缺一不可,天津相關部門協同聯動,打出政策與監管組合拳,一手抓保證供應,一手抓調控市場,確保菜籃子米袋子充足。

  供應足。農貿批發市場提前開業,多方組織貨源,山東、內蒙古、河北、云南等地的蔬菜一車車運往天津,充實菜籃子。天津西青區辛口鎮農產品批發市場春節期間一直開門營業,保證了天津近1/3的蔬菜供應。“同時,做好政府儲備投放,迅速增加臨時儲備,價格低廉的儲備肉、儲備菜隨時供應市場。”天津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說。

  渠道通。天津市商務局、公安交管局、交通運輸委等部門為民生保供企業開辟綠色通道,一張張通行證助力運輸車輛暢行無阻,以最快速度直達目的地。商超開啟無接觸配送服務,僅2月份就有近2萬噸蔬菜生鮮在線上出售。

  價格穩。啟動應急價格監測機制,實施“菜籃子”工程商品價格監測日報制度,將糧油、食鹽、速凍食品等納入監測體系,每日向社會公布主要蔬菜品種批發價格。市場監管部門派出監督員巡查重點商超,打擊哄抬物價行為。“市場監管委先后組織16個區局2644人與委機關和直屬單位抽調的2批干部組成‘市場秩序監督員’下沉到全市4336家藥店、150家大型超市、392家菜市場及21家批發市場實施監督,重點打擊哄抬價格、囤積居奇、哄搶物資、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天津市場監管委副主任石玉穎說。截至3月15日,市場監管部門已公布46批違法典型案例和18批疫情防控典型問題。

  如今,天津市場上的大白菜早已回歸“白菜價”,肩負著保障基本民生使命的商超和菜市場也始終敞開大門,市場商戶、超市員工、快遞小哥,合力組成了抗疫堅實防線的每一環。一個個令人安心的“營業中”提示,是對民生的鄭重承諾。市場波瀾不驚的背后,是天津科學決策早見勢、統籌調度早動手的成果,也體現了多部門協同機制的高效率。

  源頭抓生產

  不誤農時 春播春種

  記者在大王莊菜市場看到,豬肉30元/斤,雞蛋3.5元/斤,生菜5元/斤,小白菜6元/斤,蘿卜3.5元/斤,價格平穩。“菜園子連著菜籃子,要保證市場上有,農地里首先要有。”天津市農業農村委總農藝師張建樹說。

  最近幾天,農業部門鼓勵農戶種植的首批速生葉菜上市了,其中部分采用直供直銷的模式,第一時間送至社區、超市。從2月初開始,天津陸續篩選了58家蔬菜保供基地,對油菜、生菜等7種速生葉菜按照每畝800元標準給予生產補貼,承擔保供責任。

  眼下,正是春耕的重要時節,為了不誤農時,全市春耕備耕已經全面展開,寧河區、北辰區等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春小麥開始播種,農資產品也已基本備齊。“為有效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確保糧食生產安全,保障市民米袋子供應充足,天津市財政局下達涉農區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3.6億元,對小麥、玉米、水稻等種糧農民,每畝補貼95元,支持各涉農區抓早抓好天津春耕生產,保障各涉農區搶抓農時、不誤農事。”天津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說。

  早早復蘇的不僅僅是農田。天津食品集團二商迎賓公司1月底已恢復熟肉加工和生豬屠宰,每天可供約120噸冷鮮肉;康師傅的生產線大年初四就開足馬力,方便面、瓶裝水不斷擺上貨架。天津海關為進口原料通關提速,助力糧油企業快馬加鞭復工復產。

  疫情期間,糧油蔬果肉相關企業按下快進鍵,加速生產,保證供應充足。不單滿足百姓日常需求,更為眾多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堅實后盾。

  銷售提效率

  對接產銷 解決賣難

  “疫情期間,一個突出的現象是,一方面農民因交通、人力等多重原因造成賣難,另一方面市區菜市場和超市又源源不斷需要果蔬供應,如果能有效對接,既豐富市民菜籃子、果盤子,又解農民燃眉之急。”天津寧河區融媒體中心副主任李月欣告訴記者,正是出于這樣的想法,寧河區融媒體中心作出了嘗試。

  天津寧河區苗莊鎮后捷道沽村的于繼霞種了3個大棚的菠菜,足有1.5萬斤。“10多天前就該賣完了,接茬種西紅柿。但受疫情影響,銷路受阻,要是不能及時種西紅柿,損失可就大了。”對著寧河融媒體中心的鏡頭,于繼霞說出自己的難事、急事。

  當天,寧河融媒體中心播發《于繼霞的“紅根菠菜”半價啦!》。看到這條視頻信息的人都紛紛伸出援手,原價7.5元,降價到3.5元的有機菠菜,只用了3天就全賣完了。“既幫農民解決賣難,又豐富餐桌,一舉兩得。”天津和平區的王先生通過同事的朋友圈看到于繼霞的菠菜,馬上就下單買了10斤。他說,最近通過微信買了不少農產品,既便宜質量又好,是疫情期間市場供應的有效補充。

  不僅僅是寧河區,天津靜海區、薊州區農民積壓在倉庫里的蘋果、山楂、紅薯等農產品,在當地媒體幫助下,通過線上銷售、線下配送,很快就發往天津各個區的市場以及市民家中。“疫情期間,幫農民就是幫自己,要想辦法提升農產品銷售效率。”薊州區馬伸橋鎮育英洼村第一書記丁蘭看到沒有采購商上門收購蘋果,就想辦法幫助村民開通網上銷售渠道,接了訂單又自己開車挨家挨戶送貨,幫助村民賣掉了7萬斤蘋果,被大家親切地稱作“蘋果書記”。

  轉載自《人民日報》3月20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