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曲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以來,天津市空氣質量改善效果明顯。據市環境監測中心統計,10至11月天津市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 PM10、SO2、CO、 O3、NO2濃度均同比下降;重污染天數3天,為歷年最好水平。特別是11月份,天津市PM2.5濃度降至5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幅度達49%。
全市圍繞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真抓實干,攻堅行動各項治理任務已全部完成。火電、鋼鐵、建材、有色等重點行業通過提標改造,全部達到特別排放限值。嚴控“車油路港”污染,今年又淘汰老舊車4.4萬輛,對國三及以下重型柴油車安裝顆粒物捕集器(DPF);9月30日,全面供應國六標準車用汽柴油;禁止中、重型柴油貨車在外環線及以內區域通行,2018年1月1日起,禁止國Ⅰ、國Ⅱ標準輕型汽油車工作日在外環線及以內區域道路通行;天津港嚴格落實海鐵聯運和靠港船舶使用低硫油措施。
攻堅行動實施以來,天津市全面加大各項污染管控力度。自10月1日起,全市建成區已全面停止土石方作業,對特許項目嚴格落實“6個100%”控塵措施;全市1780個建筑工地、132個房屋拆遷工地已實現揚塵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全覆蓋。10月1日起,全市27家重點用車企業已全面啟動錯峰運輸,焦化行業已將出焦時間延長至48小時。11月1日起,鑄造、鋼鐵、原料藥、有色再生、建材等13個行業392家重點企業全面實施錯峰生產。
11月4日至7日重污染橙色預警期間,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69微克/立方米,大幅低于2016年全年橙色預警期間151微克/立方米的平均水平,是歷年來應對效果最好的一次。攻堅行動實施以來,市政府公開約談治污不力的區、街鎮黨政負責同志16人次,因環保問題今年已問責1414人次。公安部門派駐工作組與環保部門合署辦公,環保執法震懾力極大提升,今年累計執法處罰2.5億元,為去年同期的近3倍,依法拘留153人,移送刑事案件93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