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微信十條”之后 “賬號十條”出臺
2015-02-05 07:56:00 來源:人民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原標題:專家解讀:“微信十條”之后,“賬號十條”出臺
去年“微信十條”的發布曾經“一石激起千層浪”,年底也在各家年終盤點里輪番上榜,在其余熱未退之際,網信辦再次重拳出擊,發布“賬號十條”,預期將引發新一輪眾議熱潮。那么問題來了,“賬號十條”到底是什么?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就賬號的名稱、頭像和簡介等,對互聯網企業、用戶的服務和使用行為進行了規范,涉及在博客、微博客、即時通信工具、論壇、貼吧、跟帖評論等互聯網信息服務中注冊使用的所有賬號。該規定自3月1日起施行。
專家解讀
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欲曉:
這個管理規定是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延伸,是根據國務院授權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出臺的部門規范性文件,符合當前網絡空間治理的制度化趨勢(而非專項行動)。盡管還有很多網絡空間的基本規則在將來可能會逐步完善,但這是網絡信息服務業者和網民在網絡空間權利和責任的進一步細化,能否建立長期有效的運行機制來保證執行力,將決定此規定的成敗,當然這種執行力也是公眾樹立對網絡空間長久信心的保障。
清華大學傳播學教授沈陽:
現在的移動媒體生態環境的基礎就是微媒和微號,我們可以看到,微號的搶注亂象和不當名稱使用亂象已經比較突出。微信現在的賬號數量非常龐大,為了確保微號有序的申請使用,這種規范是有必要的,有利于對整個微信公眾號的規范管理,接下來主要是具體實施,對于侵權賬號應該依據相關法律規定進行處理。
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付玉輝:
新規對于互聯網虛擬空間傳播秩序的形成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該規定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覆蓋所有新媒體形態;二是覆蓋全國范圍;三是強調平臺方的安全管理責任;四是明確“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有限實名制原則;五是明確互聯網賬號使用者的“七條底線”等傳播責任;六是明確對于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處罰措施。從以上管理內容來看,每個傳播平臺,其所擔負的傳播責任已經被明確,而每個互聯網賬號,其實所對應的就是一個互聯網自媒體,其所擔負的傳播責任也得到了明確。明確各方責任,實施多元治理,這將有利于更為規范的互聯網傳播環境的形成。
官方釋疑
1、出臺這項規定的背景?
徐豐(中央網信辦移動網絡局負責人):互聯網用戶賬號亂象污染網絡生態,侵害公眾利益,嚴重違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社會公害,社會各界反映強烈,廣大網民深惡痛絕,整治賬號亂象迫在眉睫。
2、規定的管理范圍和對象?
徐豐:主要是賬號的名稱、頭像和簡介等,涉及在博客、微博客、即時通信工具、論壇、貼吧、跟帖評論等互聯網信息服務中注冊使用的所有賬號。
3、規定是否讓用戶的自由度受限?
徐豐:賬號管理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充分尊重用戶選擇個性化名稱的權利,重點解決的是前臺名稱亂象問題。
4、規定能否保障用戶隱私?
徐豐:互聯網企業應當落實管理主體責任,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對互聯網用戶提交的賬號名稱、頭像和簡介等注冊信息進行審核,對含有違法和不良信息的,不予注冊。對存在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賬號,應當采取通知限期改正、暫停使用、注銷登記等措施。同時,企業還應保護用戶信息及公民個人隱私,建立健全舉報受理處置機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賬號十條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月4日發布《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
具體條款如下:
第一條 為加強對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的管理,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務院關于授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使用和管理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適用本規定。本規定所稱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是指機構或個人在博客、微博客、即時通信工具、論壇、貼吧、跟帖評論等互聯網信息服務中注冊或使用的賬號名稱。
第三條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對全國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的注冊、使用實施監督管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內容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的注冊、使用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完善用戶服務協議,明示互聯網信息服務使用者在賬號名稱、頭像和簡介等注冊信息中不得出現違法和不良信息,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對互聯網用戶提交的賬號名稱、頭像和簡介等注冊信息進行審核,對含有違法和不良信息的,不予注冊;保護用戶信息及公民個人隱私,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及時處理公眾舉報的賬號名稱、頭像和簡介等注冊信息中的違法和不良信息。
第五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要求互聯網信息服務使用者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后注冊賬號。互聯網信息服務使用者注冊賬號時,應當與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簽訂協議,承諾遵守法律法規、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利益、公民合法權益、公共秩序、社會道德風尚和信息真實性等七條底線。
第六條 任何機構或個人注冊和使用的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違反憲法或法律法規規定的;
(二)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損害公共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第七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使用者以虛假信息騙取賬號名稱注冊,或其賬號頭像、簡介等注冊信息存在違法和不良信息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采取通知限期改正、暫停使用、注銷登記等措施。
第八條 對冒用、關聯機構或社會名人注冊賬號名稱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注銷其賬號,并向互聯網信息內容主管部門報告。
第九條 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由有關部門依照相關法律規定處理。
第十條 本規定自2015年3月1日施行。
編輯:杜陽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參與討論
我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