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中國盲文圖書館5層的“智能家居館”,只要對智能音箱動動口,就能調節空調溫度、讓掃地機器人開始清潔、關閉窗簾……這個由中國盲文圖書館聯合浙江大學、阿里巴巴共建的國內首個面向殘障人士的智能家居體驗中心,展現了“技術的溫度”。

  12月3日,該智能家居體驗中心正式開放,優酷也上線專門的無障礙網絡視聽平臺,為盲人朋友提供包括《我不是藥神》《唐人街探案2》等熱門電影的無障礙解說版。以往只能在線下放映的無障礙電影搬到了線上,盲人朋友也能隨時隨地“追大片”。

  “近兩年,智能家居很火,不少視障用戶已經開始在家使用智能產品來體驗聲控的智能化生活,智能家居切實給視障用戶帶來了無障礙的居家體驗。”“智慧智能 助力視障文化服務研討會”上,中國盲協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盲文圖書館信息無障礙中心主任何川說。

  中國當前有8500萬殘障人士,其中視障人群總數超過1700萬,相當于整個荷蘭的人口,他們中有600多萬人使用智能手機。在被視障遮蔽的現實世界里,很多盲人寸步難行。而互聯網為他們創造了重新接入世界的機會。不過,這個機會需要社會觀念的嬗變作保障,需要技術的演進作支撐。

  更重要的是,它需要信息無障礙這雙“推手”——為特殊人群設計智能產品交互功能,能夠幫助視障、聽障等用戶享用軟硬件產品,相當于互聯網世界的盲道、義肢或者助聽器。

  浙江大學校長助理、浙大教育基金會理事胡煒提到,上個月,國辦印發的《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中指出,要使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具備大字體、大音量等特點。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規劃所高級工程師王莉同樣提到,“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健全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的設施,今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和中國殘聯聯合發布《關于推進信息無障礙的指導意見》,這份信息化助力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文件中明確要重點關注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教育水平比較低的三類人群,重點解決資費、終端以及互聯網應用3個方面的障礙。

  據王莉介紹,已經有20多個省實施了專門針對殘疾人的信息消費的優惠政策,但具備無障礙功能的手機終端現在還較少,無障礙不是入網監測的強制標準,同時我們的網站、App中有無障礙優化的還很少,“現有300多萬存量的App中,有無障礙優化的屈指可數。”王莉說。

  她表示,下一步要依托“新基建”來推動信息基礎設施與無障礙環境的融合,對現有的無障礙環境設施設備做數字化改造;擴大信息無障礙終端產品的供給;推動信息技術在無障礙領域的應用;支持信息無障礙產業化的發展等。“要推動AI、物聯網等新技術在無障礙領域的應用。比如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合作,在盲人常用的一些藥品上添加二維碼,掃碼就可以收聽藥品的語音介紹。”

  “當我們運用打車平臺、智能化導航獨立走出家門,而不再需要家人攙扶;當我們打開手機聽到人工智能的瑯瑯讀書聲,不再為了盲文書一本難求而苦惱;當我們點開手機購物平臺,需要的貨物和商品可以很方便地送貨上門,不再需要到商店去購物,我們感受到的是現代科技帶給我們的平等參與、尊嚴感和幸福感。”中國殘聯理事、中國盲協主席李慶忠說,“希望在不久的未來,智能機器人能夠代替導盲犬,成為盲人出行的最佳助手,期待未來和大家一樣,坐著自動駕駛的汽車上下班。”他強調,人工智能等科技的發展能夠不斷解決視障人士遇到的困難,在社會意義上讓大家“復明”。

  王莉呼吁:“讓信息技術尤其是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為視力障礙者安上‘千里眼’,為聽力障礙者裝上‘順風耳’,為肢體障礙者配上‘飛毛腿’。讓全體人民盡享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的數字紅利。”

  本報記者 崔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