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決定繼續在全國選擇若干重點城市,支持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希望經過三年時間,在重點城市構建起規范化、市場化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知識產權運用促進的制度規范,促進知識產權市場價值充分實現,支撐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前,這一體系建設已經進行了4年,全國有24個城市受益。
建設規范化、市場化的服務體系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專利法實施以來,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存在更大的發展空間,比如知識產權服務標準化規范化還有待建立,市場主體的真實需求還需要進一步引導,知識產權數量與質量之間還需更加平衡等。
在專利申請數量多年雄居世界第一后,如何盤活海量的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發揮其在市場中的核心推動作用,實現技術產業化,激活知識產權轉移轉化市場,促進社會經濟健康快速發展也是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必須要擔當的使命。
知識產權專家郭民生認為,建設規范化、市場化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是我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需要,要讓創新主體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增強創新主體對專利保護的信心,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等。
河南省知識產權局局長劉懷章說,知識產權運營重點城市作為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建設的布局關鍵點,承擔引領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使命,重點城市要在兩到三年內構建起要素完備、體系健全、運營順暢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以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能力建設為主線,促進知識產權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為決勝全面小康、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合理測算設定量化指標
2020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統計顯示,目前,全球范圍內的創新失敗率超過90%。在這樣的前提下,中國專利交易聯盟常務理事、河南省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季發軍認為,要通過知識產權運營體系支撐下的鮮活案例,引導幫助創新主體通過創新獲得商業成功,逐漸形成“成功創新—打造利器—控制市場—產業化獲利—再創新”的創新驅動發展正向閉環。
這包括讓相關部門支持的資金結合重點城市的重點產業和服務需求,確定知識產權運營的相關指標,如知識產權轉讓、許可數量、質押融資金額和項目數;專利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幅等。
據悉,對地理標志產品、商標品牌設定指標要求,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中西部地區精準扶貧領域上實施的措施之一。200家以上創新主體通過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貫標認證,托管服務累計覆蓋中小企業1000家以上,兼顧了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中小企業,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服務業集聚區、區域性運營服務平臺建設是運營體系建設的標準動作,是后期知識產權運營的主戰場;結合重點城市主導產業培育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相關產業龍頭企業可以考慮參與。
4年間已惠及24個城市
早在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就制定了“1+2+20+N”的全國知識產權運營生態體系,加快了專利運營服務業態的發展,實現了科技成果產業化、商業化和規模化的快速應用和技術升級。
2017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與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以創新資源集聚度高、輻射帶動作用強的重點城市為載體,開展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先后惠及蘇州、青島、鄭州、長沙、寧波等24個城市。
今年是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第4個年頭,中央財政對每個城市的支持資金由2億減少為1.5億,并限定了單一省份的申報資格,已經支持過3個重點城市建設的省份、支持過2個重點城市建設的直轄市,不再納入支持范圍。
季發軍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知止而后定”,要做好認知和定位。重點城市在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支持的方向著眼于產業發展的大局,堅持創新需求導向,又要切實提升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尤其是服務機構的服務水平。
他建議,重點支持被市場接受的規范化標準化的典型運營載體,比如能從專利本質出發真正解決海量專利質量檢測難題,讓專利市場估值有價可依、有據可依的運營平臺;能與當地主導產業、創新主體深度結合,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的運營機構。
建設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的終極目標,就是通過知識產權運營體系項目的落地,實現線上運營平臺頂級專家和線下高質量服務團隊,為創新主體提供互補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通過運營服務體系產生的典型創新發展案例,提升社會公眾尤其是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促進知識產權市場價值充分實現,提升重點城市的營商環境,支撐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