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7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金牌講解員在進行5G文旅直播,讓公眾足不出戶感受“單于和親”“昭君出塞”的歷史文化魅力。丁根厚攝/光明圖片
【抗疫復工兩手硬 這些行業這樣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文藝行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電影院、文藝演出場所、文博單位等均暫停營業。目前,許多文藝行業紛紛開始“云”復工——“云觀展”“云直播”“云閱讀”“云看劇”等各顯神通。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文藝行業從業者積極“危中覓機”,重整旗鼓再出發。
“云看劇”“云觀展” 宅在家中學文化
正月初一,原本是三星堆博物館的大日子。投資近3000萬元改造升級的綜合館,計劃在這一天開幕。受疫情影響,開幕推遲了一個多月,地點也從地面搬上了“云端”。2月29日,10萬人同時“走”進線上展廳,紅毯簽名、館長講話、VR參觀、合影留念——這場別開生面的“云開館”,就是博物館工作人員線上“復工”忙活的一件大事。
人在家中坐,劇從“云”上來。3月2日,“保利云劇院”首期節目正式上線,涵蓋戲劇、音樂會、大師課、文藝戰疫等四大板塊內容,觀眾可以居家線上觀賞演出現場視頻。在首期“保利云劇院”上線節目中,由賴聲川導演的曹禺名劇《北京人》、契訶夫名劇《海鷗》,以及萬方編劇,立陶宛導演拉姆尼·庫茨馬奈特導演的話劇《新原野》等赫然在列。
自1月26日起,中國評劇院就發起“隔離不隔愛,評劇在身邊”經典唱段教學視頻的錄制,并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和微博等持續發布。2月7日起,中國評劇院又攜手聽戲App,通過網絡推出《貍貓換太子》《楊三姐告狀》等15部優秀評劇劇目。
為了豐富廣大人民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2月28日,國家文物局在“博物館網上展覽平臺”緊急擴增一批在線展覽內容,通過新媒體和虛擬現實表現手段,滿足各界公眾足不出戶在線觀展的需求。
本次新增的展覽內容以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入圍展覽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項目入選展覽等代表性優秀展覽項目為基礎,包括了近期由國家文物局指導舉辦的“瑞鼠吐寶——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展”“紅色中國——革命文物數字展”“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等一系列全國性主題性展覽。
各大博物館不但在官網開放數字資源,還嘗試在視頻平臺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館”的直播視頻。據悉,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在網上的點贊量就高達17.4萬。
“云打卡”“云排練” 磨刀不誤砍柴工
音樂劇《在遠方》的創排時間表已經開始倒計時。這是北京歌劇舞劇院今年的重頭戲。北京演藝集團總經理助理、北京兒藝董事長董寧表示,雖然現在還無法排練,演員們都在積極做準備,每天都在家里練功,還要在微信群里視頻“云打卡”,以保證疫情結束后能迅速恢復到演出狀態。
除了音樂劇《在遠方》,京演集團還有多部新作品在策劃、創作中。不久前,大型管弦民樂作品《中軸》的策劃會通過網絡視頻進行。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鋼、北京史研究會會長、研究員李建平等通過視頻連線給出中肯建議。董寧說,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京演集團下屬各院團的生產演出指標并沒有縮減,大家身上都有很大的壓力,也有更大的創作動力。
昆曲演員魏春榮的新戲《救風塵》原定于今年4月首演,另外一部新戲《國風》也處于前期籌備階段。如今她只能在家里看劇本、練功。“以往我們都是劇本拿來了趕緊看、趕緊排,但這次有了這么長的時間,可以和導演、編劇交流得更深入,對角色有更深入的理解,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定能呈現出更好的作品。”她說。
電影行業受到疫情沖擊較大。電影《囧媽》在線上播出,利弊如何,言人人殊,不過終究是為電影嘗試了一種新的可能。“通過與互聯網的對話和互動,電影可以找到新的生長空間。”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說。
編劇汪海林認為,在這段時間,行業企業應該抓好前期創作,做好題材儲備。如果能把劇本創作先繁榮起來,可以逐步地輻射到后面各個環節,有利于整個影視行業的復蘇。
“云剪輯”“云直播” 探索節目新模式
受疫情影響,視頻網站和各大衛視開啟了“云剪輯”“云直播”新模式。
2月7日,湖南衛視率先推出《嘿!你在干嘛呢?》《天天云時間》兩檔節目,嘉賓通過Vlog形式分享在家中的戰“疫”生活。《歌手·當打之年》《聲臨其境3》則采用了“云競演”和“云配音”的錄制模式。優酷直播節目《好好吃飯》、騰訊視頻的《鵝宅好時光》,比傳統的節目模式互動性更強,受到網友歡迎。
據悉,因為《鵝宅好時光》的成功,騰訊視頻正考慮將原來的經典節目推出“云錄制”版本。可以預見,更多貼近用戶、更多創新的綜藝節目形態正在路上。(記者 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