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稱為“VR元年”,VR(虛擬現實)成為創投圈的熱炒概念,大量頭顯設備隨之出現。然而,同質化競爭、缺乏商業模式、泡沫化等問題也在行業內大量涌現。11日,在深圳舉辦的2017 CITE 全球VR/AR開發者應用分享峰會上,深圳市虛擬現實產業聯合會執行會長譚貽國坦言:“‘VR元年’出現了各種困境與雜音,VR廠商更應‘抱團取暖’”。
“2016年VR行業并未實現預期中的爆發,有些VR企業過于急功近利,將還不成熟的產品推向市場,導致了消費者在一定程度的抵觸心理。這也間接導致了各種困境,尤其是下半年出現了更多的雜音。”譚貽國說。
記者在位于深圳華強北的一家數碼商城發現,VR硬件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大多數VR盒子的價格在百元左右甚至更低,有的被當作促銷贈品。商家告訴記者,許多VR盒子成本價在10元左右。一些創業公司的“品牌”VR盒子,也是直接從這些廠家訂購并貼牌。
據記者了解,2016年4月,在華強北出售的熱銷款VR眼鏡尚能有10元利潤,至10月,利潤已降至不足1元。市場競爭接近飽和,VR行業進入薄利時代。艾媒咨詢在報告中指出,國內一些價格低的VR產品山寨化、同質化嚴重,這是用戶體驗不佳的原因之一。
同時,VR行業仍在探索盈利模式,有VR創客團隊從業者對記者表示:“去年100家創客團隊,今年可能只剩下20家,沒有利潤,剩下的也不過在勉強堅持。”去年5月,證監會嚴控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收購或者募集資金投向VR行業,上市公司此前是拉高該行業估值的主力資本,隨后6月—8月國內只有四五家VR創業公司成功融資,市場迅速轉冷。
在這場淘汰賽中,有人懷疑所謂的用戶需求并不存在。在本屆峰會中,多位嘉賓在演講中提出,未來數年VR最大的市場是B端而非C端,集中在醫療、制造業、教育等行業。“VR不僅僅是一種新技術、新工具,它是科技、文化融合創新的機會。我們應該結合產業發展的新情況和新趨勢,加強VR+的研究。”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綜合處處長楊旭東表示。
本次峰會上,深圳市科創委高新技術產業化處副處長劉一平表示,目前全國約有300家企業致力于發展虛擬現實產業,深圳VR/AR產業鏈正與教育、醫療、旅游等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進行融合。2017年深圳市將實施VR/AR等10個重大科技產業專項扶持計劃,總資金20億元,其中VR/AR產業2.1億元。
譚貽國對行業前景充滿樂觀,他認為,預計至2020年,全球AR/VR市場規模將達1500億美元,其中中國的市場規模將占過半。他呼吁行業“在關鍵時刻抱團取暖打天下,不要那么短視搶著吃VR快餐,要投入更大人力物力,建設VR人才基地,為VR產業儲備和輸送各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