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只有該結婚的愛情,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她們的心思你還不懂?
新華社長沙3月7日電(記者柳王敏 阮周圍)三八婦女節來臨,都市女青年婚戀狀況再次成為人們的關注點。記者調查發現,“相信愛情”“期待愛情”是現代都市女性的常見婚戀觀,不找、難找、晚找對象的現實折射出女性自主選擇意識增強和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
都市女青年:相信愛情,順其自然
“喜歡我的我不喜歡,不喜歡我的我也不喜歡。”27歲碩士畢業的小亞(化名)打趣道。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務”,小亞在春節期間相了兩次親,但結果都不滿意。
“學歷、身高、顏值這些外在的條件尚且需要匹配,但我更看重的是彼此相同的價值觀,結婚一定要有感情作基礎。”小亞說。
小亞老家在湖南汨羅,大學畢業后她只身前往北京工作,要在大城市扎根。
和小亞一樣期待愛情的阿芒(化名)也陷入了“被迫”找對象的困境。“其實我找對象并不急,大學畢業后來武漢工作四五年了,也沒遇見合適的男性。”阿芒告訴記者,“最大的壓力來自家庭,我姨父甚至當面對我說,要是我今年再不結婚就別上他們家玩了,他們家沒有這么大年紀的光棍親戚。”
記者采訪發現,部分都市適齡女青年在婚戀中“相信愛情”“期待愛情”,呈現不找、難找、晚找對象三種現狀,還有些已有對象的也并不急于結婚。
“總覺得雙方經濟基礎和心理狀況沒達到預期,現在我們各自的事業都處于上升期,并沒有太多時間去經營家庭。”在深圳工作的漠漠(化名)已和男友相愛了四五年,她告訴記者,目前彼此都很享受這樣的自由狀態,并不著急結婚。
“相信愛情”背后:自主選擇與追求高質量生活
“只有該結婚的愛情,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兩個人在一起要彼此欣賞,并不是簡單地搭伙過日子。”湖南西部某市從事文員工作的芳子告訴記者,婚姻一定要以愛情為基礎,高質量的婚戀生活很重要。
日前,某職場社交平臺等發布《2018女性形象認知與家庭事業觀調查》報告顯示,“95后”女性更少認可“賢妻良母”的角色定位(23%),近八成向往成為“經濟獨立女強人”(58%)或“特立獨行酷女人”(19%),“95后”女性對自我要求更獨立的同時,對另一半的要求也并未完全放低。
有專家表示,都市適齡女青年找對象難的部分原因是婚配中的擇偶梯度觀所致,男性擇偶向下,女性擇偶向上,導致雙方都面臨著擇偶困境。
據《深圳統計年鑒2017》數據顯示,深圳市年末常住人口由2010年的1037.20萬人上升至2016年的1190.84萬人,而與之相對應的男女性別比由113.1下降至104.7。越來越多的女性扎根大都市,她們在事業上的參與度也越來越高。
“都市女青年能夠從職場上獲得經濟立足資本,這打破了男人掙錢養家、女人家庭經濟責任小的傳統觀念。”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任敏認為,大城市也更容納多元價值,使得女性可以逃離“必須成家生子才能幸福”的生活方式的限制,獲得更大的個人自由。
改變傳統婚配觀念,增進個體間聯結機會
“我不會因為找對象問題跟父母起沖突,相反我會主動跟父母聊這個,告訴他們我自己的婚育規劃,他們也能理解。”阿芒說。
專家表示,新時代都市女青年的婚戀現狀表明,我們需要改變傳統婚戀觀,尊重多元的生活方式,為個人的婚配選擇提供空間。
“我國傳統的單一婚配觀內涵包括社會地位、經濟能力以及受教育程度上的男高女低,年齡上流行男大女小。這些觀念顯然限制了成年女性的擇偶范圍。”任敏表示,現代婚姻的本質當以情感為基礎,男女婚配中很重要的就是“情投意合”。應該充分尊重個人選擇的空間,同時增進個體間的聯結機會。
任敏建議,婚姻教育與情感教育也應與時俱進,適當為婚戀雙方提供公共服務支持,緩解年輕人生活壓力;家庭中要倡導男女平等的觀念,雙方學會分擔家庭責任。
漠漠打算今年底和男友領證結婚,因為,“遇見愛情不容易”。